沈慧梅
广西格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工民建工程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多,其逐渐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而工民建工程的建设过程较为繁杂,技术要求较高,其中混凝土结构是其最为常见的建筑工程结构,以其优良的技术和结构性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难度较高,因此需要各建筑业企业重点关注。本文首先简要阐述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出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因素和常见的质量管控问题,并提出行而有效的管控措施,希望能为后期的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管理;混凝土;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由水、粗骨料、细骨料和胶凝材料按照一定配合比拌制而成的重要的建筑材料,其作为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材料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也直径影响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因而,工民建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充分重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强对其质量管理,采取行而有效的措施去监督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分析影响其质量控制的各项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从各个方面对质量风险进行把控,以此为工民建工程的顺利建设和使用打好基础。
1.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如前所述,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水平对整个工民建工程的强度、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从而减少结构病害,减少工程的修补和返工,节约工程资源[1]。此外,在工民建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从而增加工程的经济效益。
2.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的首要因素就是材料因素,包括骨料、胶凝材料和水。
首先,骨料作为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其级配程度和粒径大小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骨料的形状、骨料的质量也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如碎石混凝土因其和水泥较强的粘结性致使其强度高于砾石和卵石混凝土。
其次,在工民建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使用水泥作为混凝土的胶凝材料,因此,水泥的强度等级、水泥的掺量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影响,水泥质量不合格也会直接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合格,水泥掺量不符合要求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性能大受影响。
最后,水作为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混凝土的重要因素,在现场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中水或者海水,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和病害,因此混凝人的拌制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水[2]。
此外,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经过拌合配置、运输、浇筑和养护等各个阶段。在混凝土的拌合配置阶段,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运输阶段,运输方式、运输措施和运输时间不符合要求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在浇筑过程中,浇筑方式和振捣时间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在养护阶段,养护方式和养护时间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因此,需要从各个环节控制材料质量,确保施工质量,为混凝土结构的顺利建设使用打好基础。
3.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工民建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工民建工程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为裂缝问题、钢筋暴露问题和麻面问题。其中,裂缝问题指的是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主要和混凝土原料不符合标准、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较低以及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有关。这些裂缝不仅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外观和质量,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3]。钢筋暴露问题主要是由于现场施工作业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或者混凝土配置未能严格按照标准配合比进行,因而致使钢筋外部的混凝土包裹结构不严实或者出现剥落的问题。钢筋外露极易导致钢筋的锈蚀,从而影响结构受力,影响工民建工程的结构性能和安全。麻面问题主要指混凝土表面出现的粗糙、凹凸和缺浆等问题。这主要和混凝土的现场施工有关,在混凝土构件施工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未能细致、耐心地进行表面的磨合,从而引发粗糙施工,进而导致麻面问题的出现,使得混凝土构件的外观质量和结构质量大打折扣。
3.2 造成工民建工程中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诱因
3.2.1 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存在问题
混凝土由不同材料经过加工拌合而成,因此任何一种材料出现性能上、强度上和安全上的不合格就较易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正常使用。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粗放管理的现象较为常见,有些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施工规范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外观上和合格材料相差无几,但性能上却远远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这就给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4]。此外,在材料进场使用阶段,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致使不合格材料运用于工程现场,直接影响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性能。
3.2.2 混凝土配置出现问题
混凝土构件要想满足结构性能要求,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强度,而强度的建立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息息相关,但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配置多采用手工手段进行,未能使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设备,这就致使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出现材料配合比的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此外,混凝土的配置工作需要一定的计算、检查、核对和试验,如强度试验、塌落度试验等等,但是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追赶工程工期,会存在混凝土检查试验措施不规范的漏洞,这就导致混凝土构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大受影响。
3.2.3 混凝土作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离不开现场作业人员的严格把控,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对现场作业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指导,致使现场作业人员工作素质参差不齐,对员工的约束性措施设置不足,部分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现场作业,这就直接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制约混凝土构件施工目标的实现。
4.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
4.1 加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4.1.1浇筑前的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合格,首先需要保证混凝土构成原材料的合格,在材料进场阶段,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查检验工作,确保其技术性能满足混凝土的配置要求[5]。首先需要控制骨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骨料和水泥能够有效粘结,避免其与水泥进行水化反应产生有害膨胀物质的可能;其次就是控制集料的含水率、控制集料的含泥量、控制石料的含粉量,以此控制由于混凝土配合比变异而导致的混凝土强度变化,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合格,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配置,做好配合比的换算和调整工作。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然后需要计算骨料的含水量,以此为基础计算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运输方式、运输设备和运输距离等因素影响,混凝土施工时的塌落度与和易性和实验室往往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需要在保证混凝土水灰比的基础上,调整混凝土的含水量,使得混凝土不仅可以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还可以满足工程现场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的配置和调整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具备较大的流动性,以方便混凝土的浇筑;同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具备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性能。
4.1.2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主要包括模板的搭设、混凝土的浇筑和混凝土的振捣过程。
首先,在模板搭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工程结构和构件形状尺寸的位置准确,确保模板具备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此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压力和荷载,确保混凝土的浇筑安全。除此之位,模板的搭拆工序应尽可能简单,方便工人进行现场的拆装工作。
其次,混凝土的浇筑则离不开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是整体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需要严格控制浇筑厚度,不间断地进行构件的浇筑过程,必要时采取预留后浇带的方式确保构件的整体性,避免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紧贴模板,采取措施防止裂缝和麻面现象的出现。
最后,混凝土的振捣过程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使用振动棒进行混凝土振捣时,需要快插慢拔,缓慢提升,避免振动棒触碰模板或钢筋。振动要密实,振动至混凝土不再下沉,不再冒气泡,表面平坦和泛浆为止。
4.1.3浇筑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季节、气候和工程状况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采用洒水养护、覆盖薄膜养护等等。如夏季施工,外部气温较高时,可以选择冷凝水循环降温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降低温差。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要满足规范时间和规范强度要求,不断提高养护技术,使用更加先进的养护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6]。
4.2 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的缺陷
混凝土的施工环节较为繁杂、施工作业管理参与人员较多,因此需要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缺陷控制。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较易出现劣质混凝土,因此参与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缺陷的检查,今早发现缺陷问题,检查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过程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和缺陷问题,及时采取拆除等整改措施,从而避免混凝土缺陷的存在,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7]。
4.3 做好混凝土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
混凝土的施工全过程离不开实验室的使用,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实验室是混凝土检验和测量的重要基础,实验室不仅要具备必要的试验仪器设备,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操作人员,更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试验和数据的分析,以此提高混凝土试验检验的准确性,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打好数据基础。
结束语:
混凝土工程质量是工民建工程建设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基础,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产生根本性影响。但是,目前在混凝土工程建设过程中,时常出现麻面、裂缝和漏筋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很多,工民建施工企业需要从混凝土的配置、混凝土的施工和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把控工作,以此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性能,促进工民建工程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卫东. 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策略[J]. 居舍,2020,(32):25-26.
[2]冉发元.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17,(12):138.
[3]钟冠华. 工民建施工管理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措施研讨[J]. 江西建材,2017,(08):287+289.
[4]罗付华.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218-219.
[5]左涛.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5):219.
[6]丁毓龙.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4):193.
[7]莫世生.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