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朱广川
[导读] 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
        朱广川
        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广东.深圳518000
        摘要: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在建筑领域中对建筑电气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设计应与时俱进,不但要安全可靠,满足基本需求,还应注重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等多个方面。同时在设计中还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重视和完善。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设计;问题及对策
        1 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建筑电气在设计时,在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并落实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高度越来越高,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措施越来越多,需要格外重视。例如幕墙的防雷措施,建筑主体的防雷设计应与幕墙的防雷接地配合预留预埋件,当幕墙压顶板是否作为防雷接闪器,当作为防雷接闪器时的设计要求等等均应设计明确。屋面如有航空障碍灯和擦窗机等一些设备设施应做防雷设计。所以,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防雷接地工作的执行情况,以保证建筑用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到损害。
(2)在电气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应选择节能环保高效的照明设备。在照明设计中相关设备参数未标注或标注不全的情况时有发生,应明确选型要求以确认是否满足照明设备节能的相关要求。根据需要运用自动开关灯或调光技术、智能照明系统控制等技术措施应用到设计中,落实绿色节能的指导思想。
(3)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当建筑物有多个负荷中心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配置变电所,供电电缆的路径和供电半径应对比分析,减少电能的损失和资源损耗。在满足供电系统的使用功能和可靠性的同时,采用节能的供配电系统。
(4)以建筑实际功能为基础,科学管理用电能级和用电负荷,采取合理的计算方法,实现对用电负荷的精确管理,同时正确挑选功率设备、配电设备和线缆,使所有的设备全部实现正常运转,防止设备功率出现浪费、超标或者是功率不足的情况。
2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
2.1 实用性
        建筑物的主要用途就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在挑选建筑物时,往往关注的焦点都是建筑物自身的使用性能和使用价值。所以,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要将建筑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
2.2 节能性
        节能是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核心,故而节能是设计必须要保证最基本的特性。对此,在开展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前,要掌握建筑物各功能电气损耗的情况,科学管控所有电能的使用情况,使节能的效果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2.3 差异性
        不同建筑物的结构和内部布置都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建筑电气节能设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一样的设计思路,以满足建筑物自身的实际需求。例如设置有冷水机组、冷冻水泵等容量较大的季节性负荷应采用专用变压器。根据建筑类别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变压器容量的节能值的衡量标准等。在开展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时,需确保所有设计工作均能满足电气的使用要求,使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真正的发挥作用。不仅如此,还需在高度重视设计方案质量和实效性的同时,也要合理地选择电气设备的型号,以实现对电气设备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从而高效地提升电能的使用率。
2.4 经济性
        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较大可表明设计工作的经济性未能实现科学的管理,这间接地表明了此项设计工作并不是一项成功的工作。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础是指,保证电气的基本使用需求,并使用较少的成本来实现对能耗的最大程度降低,同时杜绝浪费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建筑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避免盲目投资和建筑超负荷运行情况,从而更好地实现建筑电气节能的目标。
3 建筑电气设计内容
3.1 电力供应
        电力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若缺乏电能的支持,则必然会阻碍正常的生产生活节奏,甚至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电力供应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现代化高层建筑中,许多建筑根据用电容量及负荷等级配置2路独立电源,有些建筑根据项目规模和重要性还采用“2+1”的供电方式即2路独立市政电源和配置一路自备柴油发电机电源,以保障电力供应更加的安全和可靠。在市政电源供电异常的状况下可及时启用发电机,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基本供电,减少或避免人身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为建筑物内生产生活的人们提供安全保障。为了提高防火性能使用电更加可靠和绿色环保,在配置电力变压器时须注意对变压器规格的选择,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3.2 供电线路
        目前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普遍较大,建筑内部的用电线路分布错综复杂,在供电线缆材质、性能、截面积、路径及敷设方式的选择时应依据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以保证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并减少电能的无效损耗。


3.3 电气设备接地
        除了配电系统的接地外,电气设备的接地也很重要,如变配电所接地、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移动式电力设备的接地等,除此以外,民用建筑内电气装置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辅助(局部)等电位联结等安全措施。
3.4 建筑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的规模、使用功能等情况合理配置消防系统,具体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多个部分。在发生火灾时,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建筑内各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及早地发现火灾、启动相关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对此,在消防线路相关设计工作中,应注重对设施要求的把控,应有良好的耐火性能,确保各消防系统稳定运行,降低火灾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4 建筑电气设计的常见问题
        在日常的工程项目设计图纸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举例如下:(1)在防雷设计中接闪器网格尺寸不满足相应的防雷设计要求。(2)固定在建筑物上的用电设备和线路缺少防止闪电电涌侵入的相关措施的设计。(3)在接地系统中建筑内带洗浴的卫生间未设置辅助保护等电位联结。(4)在无障碍设计中无障碍卫生间内未设置救助呼叫装置。(5)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中监控中心出入口未设置视频监控和出入口控制装置。(6)在专业间的相互配合中在有事故通风需求的房间未在室内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分别设置事故通风的手动控制装置。在常见的设计问题中有一些是涉及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相关内容,设计时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这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5 建筑电气设计的有效对策分析
5.1 加大新型技术的研发力度
        要实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效果的快速提升,就需要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究速度。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建筑电气行业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给这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效果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建筑智能化节能控制技术和新型节能高低压电气产品等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这就需要设计要不断地了解并掌握新的技术,合理使用新的节能产品,从而推动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大范围的使用和普及,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5.2 高效利用智能控制体系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快速的发展,这为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实现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后,能实现对建筑电气设备的全方位、多角度、智能化管理,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节能降耗的目标。
        当前,在建筑电气工程中,投入使用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比较多,具有典型代表的有电力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投入使用以后,推动了建筑电气朝着更加科学、智能、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在智能化技术发展水平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将来会有更多的智能控制系统被研发出来,进而推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工作的稳健发展。
5.3 重视防雷、接地的安全设置
        不同的建筑系统有着各不相同的功能,但是各个建筑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因此,电气设计的安全性、稳定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系统功能的使用。安全性是电气装置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只有保障电气装置的安全、可靠,才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防雷、接地等质量控制系统的安全设置。在进行电气设计时,严格按照防雷、接地的相关设计规范标椎要求执行,切实考虑建筑物的需求,合理设计相关的防雷、接地措施。比如防雷设计中重点关注防直击雷、防侧击雷、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等内容,以确保防雷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4 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应在满足规定的照度和照明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照明电路中所产生的无效损耗,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
5.4.1照明方式和照明设备的选择
        以建筑功能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选择的节能控制方式,例如公共建筑公共区域(如地下车库、走廊、楼梯间、门厅或道路等)的照明可采取感应延时、光控延时、声控延时控制或定时控制等一种或多种集成的控制方式,也可以采用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5.4.2光源类型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选择高光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工作场所宜选用T5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及LED灯,一般工作场所不应选用荧光高压汞灯、自镇流高压汞灯、普通白炽灯。高、大空间照明应选用高光效、长寿命的光源。
6 结束语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电气设计应怀揣积极进取之心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在建筑设计中砥砺前行。建筑电气设计应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设计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嵇立勇,忻国祥. 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分析[J]. 绿色环保建材,2020(07):74-75.
[2]施韬. 论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农家参谋,2020(21):136.
[3]李双. 建筑电气设计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9):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