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婷
江苏鼎达建筑新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15
摘要: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重视和加强深基坑支护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深基坑支护效果。以某市档案综合大楼及立体停车楼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深基坑支护施工特点和支护施工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管理经验,探讨了具体技术管理要点,以提高同类项目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1 工程概况
工程为某市档案综合大楼及立体停车楼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拟建物为1幢档案综合大楼,建筑层数为地上27层,地下设3层地下室(互为连通,其中负1层为半地下室);1幢立体停车楼,建筑层数为地上18层,地下设半地下室(负1层,不停车),上部结构为机械停车设备35层及顶部机房1层。地下室底板垫层底设计埋深(开挖深度、支护高度)范围约11.15~17.65m,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18754m2,基坑地面开挖面积约7800m2,总土石方量98800m3,基坑施工安全等级为一级,属大型基坑及中型土石方工程规模,基坑支护周长约410m。
2 施工特点和施工设计
2.1 施工特点
施工场地呈南北长条形,东西向距离短、高差大,场地狭窄,且地下岩层起伏变化大,下部多为中微风化的花岗岩或辉绿岩,支护桩施工及土石方开挖的工程量较大、施工技术难度高。项目设置3台塔吊,均布置于地下室基坑内,采用组合式基础,由钢筋混凝土承台、格构式钢柱、冲孔灌注桩组成,基坑土方开挖时需要加固塔吊基础承台,采用焊接角钢支撑加固格构柱。支护桩钢筋笼、立柱桩格构柱在地面制作场地分节制作,采用85 t履带起重机进行水平运输、吊装下放及焊接安装。
2.2 施工设计
基坑坡顶场地整平标高约为24.00~30.00m,底板垫层底标高为12.35~12.85m,基坑开挖深度为11.15~17.65m。根据开挖深度、地质及场地条件设计基坑支护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内支撑+可回收预应力锚索+桩间混凝土面板的支撑式支挡结构,施工选用分离式冲孔灌注桩排桩作为挡土围护结构,基坑内局部深坑采用放坡处理,确定基坑支护支撑平面布置图。
3 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3.1 合理确定施工顺序
某市档案综合大楼及立体停车楼项目包括主楼工程桩、塔吊基桩与基坑支护桩、立柱桩等,工程存在大量交叉施工。建筑工程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基坑开挖、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及土方施工、地下室施工等项目的施工成本。而基坑支护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要保证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缩短工期、节省造价。根据规范相关规定和工程施工要求,确定本工程合理的施工顺序:桩位定位→埋设钢护筒→桩机就位→成孔→第一次清孔→钢筋笼安装→第二次清孔→混凝土浇筑。
3.2 施工准备阶段
3.2.1 技术准备
针对工程工期紧,准备期短的情况,需要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仔细地熟悉和学习。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协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会审施工图纸,加强施工人员岗前学习、培训工作。正式施工前,组织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3.2.2 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修筑宽度为6.0m的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确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备安装位置;做好现场规划,确定材料堆放、机械设备、临时暂设等位置,做好机械设备的进场管理,合理放置和安排施工用地;仔细核对进场材料的数量及堆放点,避免二次搬运。
3.2.3 测量放线
根据规划部门、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点和建筑定位图,组织测量小组进行施工控制坐标网点的测量放样,坐标测量点高于室外永久地坪300mm。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确定基坑开挖线和控制点坐标,用全站仪确定控制桩,控制桩采用钢筋桩,沿轴线桩设置,并撒白灰线进行准确标识。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工作,开挖时确保基坑平面位置准确。对于改移管线,精确定位现有管线,避免施工时损坏。完成测量放线后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经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后序施工的定位依据,再开展下一工序。
3.3 土方施工管理
主楼区域的基坑土石方开挖为关键线路,根据勘察报告及工程量清单,基坑石方量达56269m3,对中风化岩、微风化岩的破碎、外运,是影响基坑进度的关键因素,应根据实际开挖难度,增加炮头机械数量,若局部岩石强度较大,可采用化学致裂或切割。基坑土石方开挖进度受雨天影响较大,应备足水泵排水。施工场地标高为23~25m,西侧围护桩桩顶标高为28.4m,为满足冲孔桩机械设备施工时工作面要求,西侧场地需回填土方至28.4m位置,回填平均高度4m,回填宽度9m,回填土方约4860m3。
3.4 泥浆的制备与管理
采用自然造浆法制备泥浆,需定期进行检测,保证泥浆的性能。自然造浆如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自然造浆和红土造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地调整,定期清理泥浆循环系统的沉渣和废浆。泥浆池安排专人维护、管理、负责。冲孔桩泥浆量大,应合理设置泥浆池,及时清理并外运泥浆,防止泥浆无序排放或外溢从而破坏场地及施工便道,影响运输商品混凝土车辆的行驶路线,从而影响桩身混凝土浇筑进度。
3.5 成孔技术管理要点
支护桩采用冲孔灌注桩,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支护桩成桩遇到孤石时桩底需进入中风化岩最大深度达7~8m,有的桩需进入微风化岩,冲孔桩在岩层的成孔速度将是影响支护桩进度的关键因素,采用重锤及质量可靠的合金锤牙,加大破岩能力;对于微风化岩,冲孔桩锤进尺困难的,采用旋挖桩机,使用牙轮筒钻取岩工艺。
冲孔桩机就位时应保持桩机的平稳,就位后控制天车梁的型心与桩位偏差≤20mm,机台前后高差≤10mm,以防止出现斜孔。桩机开始冲孔时缓慢冲进,并注意保证泥浆性能,泥浆无法满足要求时,可加入黄土以保证护壁效果的稳定性。成孔过程中应注意对照地质勘察报告,根据土层地质和泥浆补给情况控制冲进速度,尤其注意持力层施工,要严格控制锤头落距,保证成桩速度。在岩层中成孔,非桩端持力层应按每300~500mm清孔取样,当进入持力层后应钻进约100mm后清孔、取样,并对其岩样进行鉴定,确定岩样为设计要求的持力层并做好确认记录,再按设计要求继续冲进。孔内泥浆高度始终维持在地下水位1.5m以上,用泥浆泵往孔内持续输送泥浆,保证孔内泥浆性能稳定和浓度合理,以避免因为排渣或设备故障停钻。
灌注桩终孔质量的判定以桩端全断面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深度为准。影响桩孔质量的参数主要是冲孔的孔深及沉渣厚度。施工前用水准仪确定标高和基点,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以测绳长度确定孔深;二次清孔后测量、确定沉渣厚度,如发生缩径时,应重新扫孔再测量。
4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要重视支护施工技术特点和施工设计,还要不断加强施工过程中关键技术环节的管理措施。本工程深基坑支护项目采用冲孔灌注桩支护效果稳定,保证了施工安全性和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创新工作路径,优化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维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46-47.
[2]陈红标.探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0(12):115-116.
[3]龙伟.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