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天然河道有利于改善河道周边环境,提高河道生态水平。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天然河流被改造成水力发电系统。在改造天然河道的过程中,对河道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污染了河道水质,破坏了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自然河道无法得到有效的修复和环境的改善。近年来,在我国水利工程改造中,河流景观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分析水利工程中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道景观;生态建设;探讨
1 河道景观生态管理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河道的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防洪、排水安全的调节工程下,以满足水上航运、水力发电、水资源调控和其他功能需求。因此,河道的建设和控制,主要内容是疏浚和建设银行的保护,甚至一些河道的项目采用的施工内容“切弯取直”为了减轻河道侵蚀所造成的影响,这似乎在防洪和航运方面发挥了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严重破坏了河流的自然路线,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在护岸施工方向,传统的施工形式也多采用垂直硬护岸,岸线形式趋于线状。同时,为了保证水资源的供应,缺水地区的河道渠化现象也非常严重,这样的工程建设已经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一旦流域洪水暴涨,对两岸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安全都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加强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体系,从小到大提高污水处理和河流整治工作,建设良好的河流生态系统。加强河流自然景观的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充分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关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水利建设有序发展。
2河流景观生态建设现状
2.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副作用。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为了把水引入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需要修建一条河流。为了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将河道改造为现有河道,在河道改造的过程中,会对河道景观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工期长,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对河流进行治理时,会影响一些水的流向,导致一些河道干涸,影响河流下游的生态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周围的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秩序。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对当地的河流景观进行治理和修复,否则当前的生态环境将处于危险之中。
2.2目前河道抗灾能力较弱。
目前,随着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地表水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慢慢转化为河道,河道在形成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实施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流向,对周围现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像断流现象一样,河流下游的人类和植被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生存环境和自然平衡。在暴雨季节,排水系统会出现故障,导致城市严重内涝,且这种情况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
2.3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水资源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法。地下水和地表水、河水是地表水的主要应用之一。在河流用水应用的过程中,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源在流动的过程中,河流面积有一定的减少现象。并随着萎缩现象的持续,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此后,生态环境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地表水迅速减少,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最后,随着这一现象的持续,地面下沉现象越来越多。在严重时期,地表塌陷、建筑物倒塌、城市整体水平下降等。近年来,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各个城市地区,所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重建河流景观在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体现是迫切需要的。
3现行水利工程河道景观的合理建设措施
3.1河道改造的合理规划。
河流生态自然环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可以滋养周围的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以使水利工程的实施对周围的河流没有影响,应该要求有关政府对水利工程的实施进行规划,以减轻河流变化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我国大部分沙场都是围绕河道修建的。河道中的泥沙不断被收集,导致了河道的破坏,存在着河道崩塌等问题。为提高河流道德承载能力,地方有关部门应对河道进行监管,打击采砂行为,促进河流景观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沙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当地沙场的抽沙量,并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提高河道管理效率,保证河流景观的稳定发展。
3.2增强河道的复原力。
经过一些改造后,河道会流失水土,周边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得不到很好的平衡,气候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减少河道周围的水土流失,提高河道周围植被的成活率,减少河道周围的荒漠化情况,在原有河道基础上加强种植,避免再次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修复河道周围的水土状况。让河流周围的土地与植物能够和谐相处,达到互补的效果,促进河流景观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随后是河流廊道的建设,恢复了自然系统的原始平衡,并加强了相对完善的种植业。
3.3水生动植物种群建设。
培养沉水植物如黑藻、角藻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水体中N、P、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进一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大面积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将为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带来更适宜的生态环境。当前严重的河流水体“藻华”现象,导致浮游生物数量增多,极大地限制了水体的透明度,同时也导致了植物和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的弱化,进一步加剧了水生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广泛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在河里水生物种的单身,和引进生物如银鲤鱼和鲫鱼,这可以进一步吸收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和维护和谐的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3.4加大科技投入。
首先,要从河流整治的整体情况出发,研究河流整治工程的主要方法,并根据河流的整体功能和景观需求,充分利用生态整治技术。其次,生态水利工程发挥的价值,和的基础上保证整体功能的河道,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的综合治理河道的意识到,和循环利用的有效性河道水平提高。三是发挥生物链的作用,通过绿化种植提高河道净化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实现人文、水利、景观、河道的有机协调,并创造一个人文与自然共存的良好环境。第四,利用电子信息、测绘和遥感技术的价值,综合收集河流工程数据,有效分析河流治理,提高河流治理的综合目标。
4结语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景观生态系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河流景观生态系统的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困扰着建设部门,给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带来困难,影响河流区域的生态发展,甚至造成更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和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为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发展,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水利部门应不断加强河流景观生态建设工作,加强河道生态环境管理,从而改善河道周边环境,促进河道景观生态系统的恢复,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
参考文献:
[1]蒋旭.对当前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珠江水运,2018(05):68-69.
[2]屈优良.对现状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珠江水运,2017(17):74-75.
[3]邵靓,王鹤.对现状水利工程中河道景观生态建设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7,43(01):212-214.
[4]司徒安.基于景观与水利融合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