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公车管理的方法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黄元海
[导读] 摘要:现阶段,全国各地对公务用车配备与运行管理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制度规定,在规范公车运行、减小费用支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今还有一些基层公务用车管理中依旧存在车辆运行费用减少不明显、成效有限、甚至公车私用的现象,需要尽快地予以改进提高。
        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351100
        摘要:现阶段,全国各地对公务用车配备与运行管理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制度规定,在规范公车运行、减小费用支出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今还有一些基层公务用车管理中依旧存在车辆运行费用减少不明显、成效有限、甚至公车私用的现象,需要尽快地予以改进提高。基于此,本文就新时期基层公车管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公车管理;方法与思考
        公车制度是计划经济阶段的产物,在我们国家不但没有在计划经济阶段向市场经济阶段的转变中被削减,反而愈发壮大,这些年来,为节省资源提高效率拒绝腐败,全国各地公车改革轰轰烈烈开展,成效逐渐显现,公车购置与运行管理导致的各类问题已然成为公车管理部门关注与探析的要点,因此对其进行系统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层公务车辆管理现状
        基层地方单位的公务用车在机关行政执行公务、执法用车等一系列公务活动等方面需求较大。由于对公务车辆的保有量做了规定,大部分地方基层单位持续探究新的公务用车管理方式与举措,对公务用车实施规范的日常管治,提升公务用车运行成效减少费用。其一,按照车辆的运行性质,认定车辆的基本管理部门,设立专人对车辆以及驾驶员进行管理,清晰各自的权责。其二,严格实施规范派车制度。驾驶员凭派车单进行出车,派车单经车管部门审批且报经分管领导签发后才可派车。其三,严格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管理。创建车辆驾驶、维护、耗油等相关状况的登记册,定期上报公布公车各项费用,完善好对应状况的查验、记录、审查工作。其四,强化常规养护与管理。比方说,对普通维修与养护的车辆实施维修报告单审批体系;对车辆自身的报废、更换、大修等经车管部门出具意见,上报领导办公会议研究审定等等。其五,兄弟省市陆续启用公车平台管理制度,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等科技手段进行定位跟踪,车身上标记公车标识等等,实施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及措施,在极大程度上防范公车的私用与滥用,应对防范腐败问题的出现。
        二、公务车辆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车辆报废审批程序复杂、期限过长
        运输设备类的报废准则根据国家规定的服务年限亦或是实际行驶里程实施,大于国家规定的服务期限亦或是达到实际行驶里程应该强制报废,且经当地车管单位出具对应的鉴定证明。在现实执行过程中,特别是在车改前,报废一辆出行工具,需要经过诸多环节的审批,手续繁琐周期长,对公务用车的常规管理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公务用车的运行成本过高,费用负担较重
        因为各地早些年在车改前配置的大排量公务用车数量较大,养车的支出费用居高不下,根据调查,当时其他运行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是9000元上下,但是公务用车运行成本却大于万元,每一辆出租车的运用效率要比公车高,但是运营成本相比公务用车要低百分之十左右,公务用车的实际费用支出较大。
        (三)车辆使用管理缺乏节约与爱护意识
        少数基层单位在运用实践中常常不计成本,可以用公车的统统使用公车,导致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过于频繁,再加之现阶段燃油价格不断上升,导致日常运行费用增加;另外因为是公务用车,大多缺少爱护养护的思想意识,常常是服务年限还没到,车辆自身的车况就显现出不好的问题,功能下降,已然变成或接近报废的车辆车况了。


        (四)监督机制仍需完善,公车私用现象仍未杜绝
        单位亦或部门的公车运用即使有对应的制度规定,但全国各地仍然有零星单位个别人员尚心存侥幸,导致公车私用问题时有可闻,因此仍需加大监督和打击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各环节要密切配合,尽量缩短审批时间
        在车辆报废更新的相关审批作业中,需要针对现实状况,督促相关单位增快操作速度,尽量减小固定资产报废更新的时间流程。
        (二)强化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节省开支成本
        一是强化公务用车审批步骤,机关车辆不但要确保辖区公务活动,也要保证辖区外的车辆使用。二是倡导乘坐公共出行工具,并给予对应的费用补贴。三是强化车辆统一管理,对公务用车实施集中调度,在对公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减少一人用车的现象,尽可能并车运用。四是禁止公车私用,精确根据实际核算油耗以及过路费用等开支,减小燃料损耗与运行费用。
        (三)建立健全公用车辆多元监管机制
        纪检、监察单位展现审查、监督力度,强化对公务用车费用使用、公车费用的监督,强化违规运用公车的处罚体系。
        (四)推行实行公务用车分配货币化改革
        个别基层单位能够按照要求保留特殊公务用车如运钞车与护卫车等,取消亦或保留一部分公务用车,取消公务用车的权限,根据级别、岗位下发出行补贴,倡导私车公用。能够按照相关岗位发放车补,实施公务用车的职务费用货币化。根据干部岗位下发公务出行费补贴,是公车革新的主要方向与最终目标,能够帮助彻底添堵公车管治上的缺陷,满足干部职务费用货币化的社会趋势。
        (五)引进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关于公车管理,积极吸纳国外优秀的交通管理手段,吸取发达国家的一部分优秀经验。比方说英国政府出台了相关决定,在政府里面设立公车专门监控单位,即公车管理和调度部门,并且在全部的政府公车上装配无线电监控设备;瑞典的政府规划出了一套公务车监管系统,在每一辆公车装设GPS设备,且装配带有“公务”与“私事”双按钮的计程设备与代码发射设备。什么人在用车的时候,一定要按下两个按钮当中的一个,车才可以启动。若按“私事”键,行驶使用的费用就在自己工资里面扣除。监督单位不定期地在GPS记录中里抽查,若看到按下“公务”键的汽车奔向商业区、娱乐地点等非工作地点,就会实施详细的调查。
        (六)坚持循序渐进的方针
        鉴于全国各地单位公车管理状况不尽相同,对于公车管理的方式、举措需要综合各地各单位特征渐进式实施,不可以运用一刀切的方式,倡导各区域单位运用制度革新等实施公车改革。
        结束语:总的来说,公车管理不善不单单是侵害了公共权益,而且还是产生腐败与浪费的源头,给交通与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完成公车管理的现代化,对于绿色环保、抑制奢靡现象、缓解交通与自然环境压力是较为可行的举措,也是确保增长、确保民生、确保稳定大背景下,符合民意、安定民心的必要措施,更是创建绿色环保型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举动。
        参考文献:
        [1]焦波,迟立功,唐晨辰.关于公车改革后保留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J].天津经济,2020(06):29-32+37.
        [2]李存伟.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公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数码世界,2020(0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