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城建工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日益成熟的过程中装配式住宅受到人们的更多青睐。但在实际的施工中,构件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埋管道施工质量等存在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都影响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质量。本文就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给出了提高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PC)是一种建筑结构形式,通过预制混凝土将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部分结构组装完整。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明显缩短工期、提高工程效率,同时起到保证工程质量的作用。尤其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带动了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建筑施工人员的认可,同时促进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1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优势
1.1节能环保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装配式混凝土施工中更加需要突出该特点。因为该建筑结构使用的都是预制材料,所以也就能够有效避免现场材料的浪费使用,为能源的节约和利用创造更多的价值,避免对于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同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施工期间不会产生过多的噪音,因此能够和周围的居民实现和谐共处。
1.2减少投入的成本
通过工程生产的预制件是装配式施工的主要组成,这种通过预制件的组装完成作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避开复杂的施工方案,可以简化施工步骤,利用简单的拼装即可将项目施工尽快的完成,使整个工程周期有效的缩短且不降低施工质量。这不仅是对施工耗材的性价比的提高,更能够有效的减少对施工劳力的成本,是整个工程的投入成本都会大大降低。根据目前市场的人力资源的用工成本来看,是逐年提升的,所以如何有效解决降低人力成本的问题是能否有效提升项目利润的重要环节之一。预制式的施工环节及各项施工成本都要比浇灌式要低,而且质量要高,不需要再进行大型设备的租赁,同时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也更加充分,减少了建筑耗材的不必要的浪费。
1.3节约施工时间
现代建筑体系往往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中完成所有的工程任务,装配式结构技术需要事先将可能会应用到的材料放置于外墙一侧,和传统建筑施工中先封顶再运输材料的行为方式相比,前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和准备时间,较少工程劳动力的充分投入。同时在建筑结构主体封顶之后,对于周围区域进行封闭之后能够为后续的砌墙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并且在外墙粉刷的过程中支持多个工序同步进行,所以也就大大提高了劳动的效率。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2.1PC板安装
首先,PC板在运往施工现场前,应依托工区现况、建设标准对其实施固定工作,继而才可将其运输致作业区指定位置;其次,在PC板安装环节,需将其暂放于堆放架中,吊装任务可采用建筑结构顶层的预留吊环辅助完成。此外,为保障后期安装环节的施工效果,施工单位应将PC板紧密贴合于预制墙板,以此达到整体拼接的施工目标;最后,拼接技术操作完毕后,需对PC板安装位置实行检查、校准工作。将混凝土的分层浇筑设定为作业落脚点,确保浇筑具体高度、厚度与施工标准要求的契合性。
2.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要点
在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中,首先需要检查好各部分的质量问题是否完整。为了确保安装的平稳性,还需要采用模数化的吊装梁放置叠合板。为了防止叠合板出现破损,无论是起吊还是停顿,都需要保持平稳性,保障叠合板的质量问题。其次在阳台吊装过程中,控制好阳台的停顿位置,确保阳台吊装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速度,保障阳台的水平。安装结束后再次进行校对,确定位置,保障施工质量。
2.3预制墙板的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在灌注的时候首先应该确保现场的灌浆材料以及机械设备使用性能良好,利用搅拌机对于生料进行适当搅拌,添加适量的水搅拌一段时间之后静置,然后开始灌浆,灌浆温度需要控制在0℃-30℃之间,过高过低的温度对于施工效果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其次PC板材在安装的时候需要首先将临时的固定夹支撑起来,板材运输到现场之后按照规定的要求标准从预留的孔洞中进行调运,并且检测预制板之间的缝隙是否满足规定。最后混凝土墙体的浇筑需要提前在底部铺设一层3cm-5cm厚度的水泥浆砂,用来缓解混凝土材料中沙子的摩擦力,而后开始分层浇筑,并且将浇筑的高度控制在40cm左右。
2.4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实施墙体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前,为了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出现漏浆的现象,要在墙体浇筑的底层铺设3-5cm的石子水泥砂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某工程采用的是分层浇筑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浇筑完成后墙体出现裂缝的问题。其中,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砂浆的浇筑厚度不能高于40cm,而且浇筑的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比混凝土凝固的时间短。同时,要避免预埋件、模板在浇筑混凝土砂浆时与钢筋发生碰撞的现象。成功浇筑之后,在使墙体浇筑高度比顶板顶面高2-3cm的前提下,按照浇筑标准做好找平工作。用振动棒开展分层振捣工作,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将振动棒插入到混凝土中,保证每层的插入深度在最佳深度50cm左右,因为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效果。如果在浇筑过程中有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有浮浆的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振捣,重新调整之后再开始。
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3.1预制构件进场验收
预制构件的进场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的有关规定。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进场验收包括检查产品质量、成品尺寸、预埋件位置及型式、水电预留位置及大小、防水胶条位置等。对于预制构件的质量检验要求如下:(1)在外观上不应有严重缺陷,例如蜂窝、凹陷、孔洞等现象。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不稳,影响使用性能。(2)预制构件不能出现太大的尺寸偏差,导致构件在使用上出现问题或者结构功能受损,否则此预制构件不合格。(3)若预制构件存在技术上的问题,需要按照相关的应对措施实行,此应对措施由参与施工的全体单位共同制定。(4)当设计或合同提出其他专门要求时,尚应按要求进行其他项目的验收。
3.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建设单位还应当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正式施工前开展施工技术的强化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质量控制意识,严格遵守各项章程,落实好每一项操作。通过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装配式住宅施工质量的影响。同时还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优化各道工序,加强质量控制工作和安全管理,消除施工中的各类影响因素,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积累更多的经验,为后续工程的开展提供力量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建筑的质量,实现建筑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高建筑平面的稳定性,建筑施工程序的规范性,响应了国家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号召。因此,企业应深入探索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技术应用,提升技能水平,减少企业建筑投资成本,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茂政.装配式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管控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34):122.
[2]张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现代物业,2019,18(9):232.
[3]吴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5):215-216+219.
[4]郝丽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分析[J].居舍,2019(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