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有春幼儿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幼儿参与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主题墙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也不依附于教师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如何创设主题墙,让其发挥真正的价值呢?在教学中,我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以小班为例总结出了创设主题墙的几种方法。
一、根据预定课程创设主题墙,与幼儿产生积极“对话”
充分利用主题墙,把主题墙的装饰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活动运行方向相结合。幼儿关于教学活动的探索,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内容的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使其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幼儿可以在与主题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
在小班主题活动“我爸爸”“我妈妈”中,我们在主题墙上张贴了一张张和爸爸妈妈游戏场景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收集合放在一棵“家庭树”中,树就是幼儿自己的家。幼儿在自然、宽松、温馨的氛围中,争先介绍照片的内容和自己的家人。为了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感激他们的行辛苦劳动与无私付出,我们结合课程,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为爸爸装饰领带和为妈妈串一串手链。老师把孩子们活动时的愉快场景拍下来,布置在主题墙海报上,看到自己认真完成作品的样子,幼儿非常高兴,爸爸妈妈收到礼物也非常的感动。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分享了与父母之间的美好感情,激发了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
二、根据主题生成活动创设主题墙,与幼儿产生兴趣“对话”
主题墙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会根据白己的兴趣,不断地引出新的内容,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活动的展开。一个孩子感兴趣的主题墙,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去创设,在创设主题墙这一过程中,幼儿在与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和对话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如在开展主题“哇,孵出来了”时,孩子们在孵蛋器前寻找自己的蛋宝宝时,发现蛋宝宝们长得都一样,很难找到自己的蛋宝宝在哪里。
哲哲说“老师,我的蛋宝宝在哪里,我都找不到?”其他小朋友也有同样的困扰,一旦放进孵蛋器中后,发现他们都长一样。然然说:“我的蛋宝宝是男孩子,和我一样,我要给他穿上帅帅的衣服,这样我就能找到它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说自己的蛋宝宝穿上衣服的模样,看他们兴奋的样子,于是,我们开展了教学活动“如何装饰蛋宝宝”,我让孩子们进行讨论交流可以用什么材料来装饰呢?孩子们的想法五花八门,奇思妙想。
三、根据活动中的记录创设主题墙,与幼儿产生真实“对话”
主题墙的记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表格形式、绘画形式、图文相结合的形式等等。记录开展的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边探索边进行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是探索后的记录等等。
在小班“颜色变变变”的主题活动中,我们给孩子们讲了绘本《变变变》,发现蓝色和黄色在一起能变成绿色,红色和蓝色在一起能变成紫色,黑色能让颜色加深,白色能让颜色变白等等。听完绘本后,发现孩子们无法完全理解这一个神奇变化,我们又进行了一次颜色变变变的实验,让幼儿亲手操作,真实真情看到,然后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记录表。科学实验的动手操作,不仅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科学的神奇,学会对实验结果的记录。
四、利用幼儿的作品创设主题墙,与幼儿产生心灵“对话”
以幼儿发展为本,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我们在主题墙创设中体现这样一种理念:这里的主人是幼儿。从主题墙上的作品可以看出幼儿对事物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既营造了主题的氛围,又留下了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脚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如春天来临,我们让幼儿关注周围自然环境的变化,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出门春游。大家欣赏着春天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看着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研究着大树上绿枝丫的成长过程,...小班“寻找春天”主题便应运而生。孩子们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他们用油画棒给大树穿上了绿衣裳,用粉色的水粉颜料和棉签给桃树装扮上粉粉嫩嫩的桃花,用五颜六色的水彩笔,画上了美丽多姿的花朵,大家共同创作了“春天来了”。
参考文献:
[1]王素娟,创设适官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一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门时代教育,2007,(26)
[2]毛曙阳,关于构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若干思考上海托幼,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