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提高学生高中政治学科解题能力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3月7期   作者:方治斌
[导读] 新高考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政治学科,学生正确的意识与逻辑思维是解决学科难题的必备能力,研究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试卷
        方治斌
        湖北省大冶市第二中学,435119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政治学科,学生正确的意识与逻辑思维是解决学科难题的必备能力,研究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试卷,主观题与客观题分数占比不同,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主观叙述题的解题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提升客观题的解题效率,最终实现高中政治学科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本文深刻研究学生自主命题以及思维导图两种教学方法意义,并探析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以此丰富新高考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高中政治;解题能力;策略探究
        引言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不少学生对新高考产生困惑,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责,帮助学生梳理新高考背景下的政治学科学习过程,让学生正确认识主观题与客观题的答题策略,重点掌握主观题重要得分点。主观题是拉开学生成绩的重要关键点,重视培养学生主观题的解题思路的养成,在此基础上降低学生客观题的错误率,最终完成高中政治学科的综合解题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自主命题提升解题能力
        (一)学生自主命题的教学意义
        将高中的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对比,可发现高中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政治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教师对于学生自主命题的教学设计应给予更多重视,高中政治课堂学生运用自主命题的形式完成问题的设计,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政治学科的试卷问题重点,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题可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自主命题过程教师应参与其中,既然高考形式正在变革,教师在运用自主命题教学方法时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教学指导,新高考背景会影响学生心态发生变化,此时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指导。尤其是主观题的自主命题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研究高考真题,以此为基础进行问题的研究,可帮助学生少走学习弯路,学生在研究高考真题的过程中,还可帮助学生建立起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思维。利用自主命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其核心内容是帮助学生间建立连贯性的政治学习能力,运用此方法在总复习过程可提高学生主观题解题效率,最终让学生优化新高考背景下的解题能力。
        (二)具体策略
        探究自主命题教学策略的应用,应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课堂积累过程与总复习过程。首先研究课堂积累过程,直接让学生进行自主命题形式完成能力的提升较为困难,教师应在政治课堂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与热点新闻的积累,帮助学生高效的完成高中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积累过程,教师应该教学重点划分成两部分,分别是教材知识的讲解与时事新闻的拓展,分析历年高考真题,不难看出高中政治与时事新闻连接密切,由此可见教师应在政治课堂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点新闻拓展的习惯,此时教师应担负起重要职责,教师根据教材知识点为学生拓展时事要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教材与时事要点的联系,最终让学生完成课堂的知识积累与扩展。其次是总复习过程,学生经历系统的政治学科学习后,已经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与新闻热点的积累,此时教师应运用自主命题形式培养学生对主观题的掌握能力。运用此方法提升学生解题能力,教师抓住总复习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让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可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难题的综合解答能力。


        二、思维导图提升解题能力
        (一)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培养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政治主观题的解答,可有效优化学生解题思路,能帮助学生梳理问题难点,同时还可让学学生建立更强的语言表述能力。纵观高中政治学科教学难点,学生不能有效运用教材内知识进行主观论述,影响学生答题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政治课堂应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客观问题,学生可找到问题与教材知识点的关联,学生可有效掌握得分点,对于非主观题学生若不先进行逻辑顺序的概括,会初选答案逻辑顺序不清楚或重要论点表述不明确等问题的发生,一旦发生此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得分率,此时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答题顺序梳理表述观点,学生通过递进形式进行论述,可提升学生答题效率,并让答题内容条理性更清晰。
        (二)具体策略
        探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答题能力应分为主观题教学阶段和学生答题阶段。首先是主观题教学,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形式为学生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教师讲解政治主观题,受限于语言思维的即时性、易逝性,让学生听起来很吃力。思维导图只在上面政治主观题解题的一般思维框架中填上相应的信息,将教师的思维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其实质是减轻思维负担、减少思维损耗、缩小思维梯度、放缓教学节奏,从而降低教学起点,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保持同步,使学生听教师讲题变得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的内涵,并且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延伸,比如文化的主体、文化的产生以及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等,通过逐层增加难度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这样在解主观题时,就可以通过逆向思维,逐层的解题。
        其次是学生答题阶段,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答题,可明确解题思路,政治主观题难做的原因之一就是审设问、审材料和找联系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记在大脑里,亦即头脑里面一方面要背负审设问的信息,一方面还要分析材料、寻找材料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于是带着镣铐跳舞,很受限制。往往是看后忘前,反复几次也难懂其意。学生可以利用上面思维导图,将审题信息和材料中概括出来的信息填在表格里面,再在可视化的表格里面寻找知识点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这大大降低了思维记忆负担,降低了主观题的解题难度,提升了解题效率。对于政治学科的答题难点是学生找不到答题重点,所以学生进行论述过程往往出现内容重点不明确,运用此种方法进行答题,学生通过课堂系统的学习,会先进行问题研究,找到问题的核心内容可提升学生答题效率。学生进行答题前应先理顺答题思路,将得分点在思维导图中重点记录,回答问题是始终围绕得分点进行答题,此过程可帮助学生优化内容的逻辑性,最终提升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两方面进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探究,分别是学生自主命题与思维导图,教师在政治课堂授课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政治学科而言,日常对于事实新闻的积累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观点,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应围绕知识的积累开展。新高考背景会影响学生心态,此时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政治知识点的串联,促进学生建立连贯性的政治学习能力,最终让学生优化新高考背景下的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巧月.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高考,2021(13):9-10.
        [2]蒋惠瑜.培育政治认同素养,提高学生高考政治解题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9(06):77-78.
        [3]庄江平.提升高中学生政治解题能力的几点做法[J].名家名作,2018(07):103.
        [4]刘荣添.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索[J].高考,2018(18):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