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6期   作者:刘冬梅
[导读]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之间联系较紧密,加之化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较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刘冬梅
        重庆市璧山区来凤中学校  重庆市  402763
        摘要: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之间联系较紧密,加之化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较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此基础上,若能辅以思维导图,则可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果。本文基于高中化学教学,着重探讨了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对策。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理念
引言
        高中化学这一学科以元素为核心,知识点呈现出明显的发散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繁杂的化学知识点,常常出现一边学习一边遗忘的现象,以至于学习效率低下。同时,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中,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学生不仅仅要完成基本的化学知识学习,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一、高中化学使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整理,然后对化学的知识进行层级的整理和记忆,让学生可以将化学知识顺序记忆,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在学生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减小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在高质量的预习中,完成前置性学习。学生只有完成高质量的预习,才能提前对部分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并明确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而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具有针对性、目标性。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化学预习模式下,学生的预习质量较差,并未达到预期的预习目标,进而制约了预习的效果。据此,教师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化学教学中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文字、图像、线条等形式,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学生完成知识网络的初步构建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构建情况,对其提出修改意见,促使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导图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课程内容多,尤其是化学学科,知识点零散、繁琐,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进行大量的知识输出,但过多的知识导致学生难以很快地吸收,需要学生针对课堂内容做笔记记录。但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知识点上,而对知识点的内容却不能彻底理解,无论如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和遗忘的情况。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思维导图来解决。比如在讲授《氯气的制法》这节课,教学目的是学习氯气制法,学生在学习中要能熟练掌握氯气的制法,包括整个操作过程的流程,还需要对实验室在氯气制法过程中所使用的装置和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促使学生理解实验室制法的思想和原理,为以后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上面所说的内容零散而多,看似没有联系实际却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这一难题,教师不妨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氯气的提取”为主题,引出七个分支(药物、所用仪器、实验步骤、采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注意事项),再以虚线表示各分支之间的关系,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确立了整体和局部的概念,发展了整体思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思维导图,促进课堂互动
        为了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全面加强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较低,课堂参与程度较低。据此,教师可充分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以关键词为中心,借助小组学习的形式,引导小组成员在学习中完成思维导图设计,并以小组为单位,将思维导图展示到黑板上。如此一来,不仅仅完成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归纳整理
        完成每个知识模块的教学后,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老师可以设计出该知识模块的思维导图,保证逻辑清晰,内容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重要知识点,共同绘制思维导图,使思维导图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例如,在学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部分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从“离子平衡”开始,扩散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将这三大部分的内容分别展开,把本章的重点知识组织成一张清晰的图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散了,知识得到了巩固,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了,思维导图的价值得以体现。高中总复习中,通过分阶段的训练,学生可以自己画出系统的思维导图。把所学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可以把《元素周期表》中的知识,与中学阶段所涉及的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图表,不断补充,不断复习和巩固。老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完善思维导图,通过检查,或与其他学生分享,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认识。解决问题时,知识快速提取,思路更清晰,效率更高,准确率更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以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的优势,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使其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如此一来,不仅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掌握,也引导学生在实施构建中完成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结合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并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其应用到预习、课堂教学、笔记、复习、互动、强化训练等环节,以全面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秋萍,杨春宁.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10):13.
[2]衡艳.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186.
[3]宁威巍.“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公关,2019(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