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慧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 830011
摘 要:新课程的改革和时代的快速发展,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培养,对教师个人和学校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师徒制下的培养模式,在这一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青年英语教师, 师徒制,专业化发展
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青年教师的发展对一个学校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缺乏工作经验,却时刻充满热情; 专业知识扎实,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和教师个人都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学校搭建的青蓝教育和师徒制的培养都在为青年教师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现状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进行综合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作为学校育人的主要实施者,个人成长也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概念
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日常工作的独特性,在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中被重点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一职业,应该也像医生和律师一样,实现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行业里的新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以及提升自身素质。教师要想在职业生涯中,成为兼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掌舵手,需要通过不断训练,积累教育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可以简单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指优秀教师把教师专业化作为自己奋斗目标,无论身处哪门学科,时刻以专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指教师提升自己内在的专业化,更多是从教育角度划分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是指围绕专业化这个目标,青年教师通过针对性、计划性、系统性的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激发自身创新潜力,最终在教学上形成自身个性化特色。
三、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所教授学科知识重难点把握不准
青年教师走向教学岗位前,会有相应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更多的是熟悉教师工作内容,树立教书育人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对于所教学科内容的培训,涉及到的内容较少。对于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设计课程的过程中,每节课重难点把握和上课时长的分配,是在教学前,需要重点探讨的方面。经验的匮乏,会让青年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出现满堂灌现象,重难点知识讲述时间过短或者不突出等问题。
3.2课堂管理能力薄弱
青年教师的课堂充满朝气,学生和老师相处关系融洽。严慈相济的相处模式,在青年教师中,不是首选的教学风格,亦师亦友的风格,会让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课堂纪律要求有所忽视。学生会延续课后的相处模式,在课堂上会出现吵闹,懒散的上课现象。管理经验的欠缺,会让青年教师不能有效管理课堂,造成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成绩会随之降低。
四、师徒制下的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
对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根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师徒制下的培养模式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学校开展的青蓝教育中,师徒制是中及其重要措施之一。每年举办一次的师徒结对仪式,让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签订结对协议,明确结对职责和考核办法。徒弟通过观摩师傅的课,做到听一节上一节,听课学习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课堂管理,课后反思再上课。师傅每周至少听徒弟一节课,并且给与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指导,更好的让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得到更大的提升。同时,师傅指导徒弟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课堂比赛,锻炼青年教师设计课程,上课基本功和课后反思。指导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无私分享教学心得,徒弟的虚心求教,踏实好学,定期的考核,都是师徒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师徒制下,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向全组教师的汇报课,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选择一种课型,精心设计,进行课堂展示。课后,每位观摩教师会针对教学设计,教态,教学语言,师生互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加速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
五、结语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未来教育的中坚力量,对学校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经验的缺乏会让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把握不住教学重难点,管理不好上课课堂等问题,降低青年教师的教学自信心,积极性和热情。学校的师徒制,让经验丰富的师傅成为年轻教师的领路人,帮助徒弟快速适应教学,反复磨练,让青年教师教师专业化得到发展,激发自身创新潜力,最终在教学上形成自身个性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