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7期   作者:丁倩倩
[导读]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脏,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
        丁倩倩
        山东省平阴县第二中学
        摘要: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脏,只有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才有思考的方向,才能够创新创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优化问题创设,巧用问题教学法,以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老师应该重视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培养,将问题教学法放在重要的教学位置上,以问题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真正以老师的问题为引导,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思维,让他们更加稳固、更加精确地把握小学语文阅读相关内容,了解语文的核心知识和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
一、布置阅读任务,倡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应该合理、科学地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以任务问题为驱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积极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自觉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以《落花生》的教学为例,老师结合本篇阅读内容给学生布置阅读问题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明确的目标展开个性阅读,了解本篇文章的结构和过程,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对花生的赞美之情。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老师布置问题作为任务: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以老师提出的问题为基础,仔细阅读并感知文本内容,分析阅读文本中的众多细节,这样学生对于阅读内容就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二、巧设探究问题,开展语文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得以培养,老师应该积极设计探究式的教学问题,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展开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感受生活与语文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获得综合能力。比如: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老师引导学生们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并且以探究性问题促进学生们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展开,孔子与他的学生交往的特点是什么?孔子是一个怎样的学者?你从孔子的一些学说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从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出发写一篇200字的读后感,以这些探究性的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们展开课外阅读活动,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引领他们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将自己创造性、个性化的想法进行陈述和描写,既体现了学生阅读主体价值,又能够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设计层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说,应该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往往都要遵从简到难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的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设计的问题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阅读课堂学习的环节。教师应该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去设计不同的提问对策,针对简单的学生提问简单易理解的问题,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舞台,通过提问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尽管自己学习不如意也可以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美,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比如,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字词语根据自身理解我们只能理解表面意思,不能完全了解他们表达的其他含义。那么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就可以这样提问:这两个词更深的含义是什么呢?是不是“精彩极了”就是很好,“糟糕透了”就是很差?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想到的意思。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这样来讲解:用多媒体展示一份学生写的字迹凌乱的作文,来对他的字体,内容、书面进行评价,同学写的内容“精彩极了”,字体和书面整洁度“槽糕透了”,来解释此精彩并非真正的精彩,只是作为是一种鼓励,并不是完全的精彩。而糟糕也不是到了非常糟糕不能看的地步,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希望学生可以多注意联系字体,保持卷面整洁。
四、采用问题驱动,促进合作探究
        问题教学法在凸显学生们主体价值,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将合作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教学问题任务的布置,以问题为驱动,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在获得新知识中,实现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和培养。以《只有一个地球》教学为例,为了升华本篇阅读教学的主题,实现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培养小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们的环保能力,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探究任务,同学们,你们展开想象,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肆意的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环境,那么在50年之后,我们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呢?想到这一悲惨的后果,我们如今应该怎样对待环境呢,才让环境能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以这个问题为任务,驱动小学生们展开合作、探讨与交流,让他们每个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抒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的升华,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们取长补短,弥补个人看法,真正促进学生们全面深入的看待这一问题,提升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当学生们在合作中听着他人不同的见解,就能够弥补自己大脑中对问题的看法,在取长补短中,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学习更加深入。
        结束语:从本质上而言,任何学科教学都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艺术和学问,老师应该重视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智慧激情,以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问题提升日常教学质量。跟随课程改革的步伐,以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环境中。
参考文献:
[1]骆金姬.以问题设计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教师,2021(04):59-60.
[2]蔡冬梅.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21-22.
[3]包广娟.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14.
[4]王娟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建构路径[J].学周刊,2021(17):127-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