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   作者:郭晓霞
[导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近年来,核心素养备受关
       郭晓霞
       
       
       和林格尔县第一幼儿园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近年来,核心素养备受关注,是各国制定课程标准的重要考量。幼儿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育中贯彻核心素养的理念,培养幼儿的核心素质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期望,必须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相应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现代社会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其中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学习能力、出色的创新意识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可见,社会对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因此,在幼儿教育时期,教育工作者就应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用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游戏方式,来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1 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1 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在幼儿阶段,学生总是会对万事万物充满着较大的好奇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索欲望。对教师来讲,便需要其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对策。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因为缺乏对学生的全面性认识,其所制订的相关教学对策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开展游戏活动时,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学生出现了兴趣不高的问题时,教师并未对其进行及时性解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
       1.2 教学方法不符合幼儿成长特点
       儿童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好、模仿能力强、爱玩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行动力强、思维方式较简单、可塑性强等明显特征,这些特征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进行合理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渐形成适应社会的思维和习惯。然而目前幼儿教师并没有采取很好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儿童,甚至有悖于幼儿的成长规律,无法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而且会对以后的教育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1.3 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的问题
       从教学活动角度来看,多数教师所制订的教学活动多是按照学校方面所提出的种种要求进行的。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仅是将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乐趣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这样教学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幼儿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些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还会因为时间过度浪费,延长教学时间,许多教学目标都无法得到实现。
       2 幼儿学前教育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形式
       在幼儿教育游戏活动中,笔者引入了“安吉游戏”。为了弥补一直以来幼儿游戏方式和内容单一的缺陷,笔者从日常游戏活动入手,不断丰富游戏内容,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中领悟各种游戏的魅力。笔者还在游戏中融入更多的知识,不断丰富游戏的内涵,根据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不断提升游戏的难度,从而达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一些手工实践活动中,笔者会致力于培养幼儿的全局观,让幼儿通过看图片、视频的方式,对自己即将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有一个大概的认知,最后将大量的活动空间留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的想法和游戏任务相结合,从而构思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手工方式,领悟到爱、冒险、喜悦、投入与反思的游戏原则。例如,笔者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根据幼儿的需要,把有的区域延伸到走廊或户外。材料是游戏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大量的、品种多样的积木、木板、梯子、小车、涂鸦工具、沙水工具、锅碗瓢盆等可移动、可组合的低结构材料,通过各种收纳层架在游戏区就近分类投放,保证了幼儿有材料可玩、可及可得。

所有材料幼儿都能“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在这个自由开放、时间充裕、材料充足的自然游戏场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安排。幼儿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有的幼儿还加入了“滚筒乐”游戏,不断产生更多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新玩法,在游戏中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学习品质。
       2.2 重视情境化教学与实践
       情境化教学即是创设符合教学的情境,使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或有着情景化的感受;教师要创建适合展开教学的情境,启发幼儿自主思考,让幼儿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了解知识的本质。例如,加减法的课堂教学就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进行,让幼儿联想去商店买东西的场景,从而简单分辨数量的大小;通过生活化、故事化情境的创建,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学里数字的抽象思维方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注重对幼儿的引导,注重幼儿自身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让其从生活点滴中汲取经验、锻炼思维能力。幼儿学习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还要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的验证和扩展。比如幼儿园可以开展“热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留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情感,也可以借此机会使幼儿更加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并且学会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自己的家乡。在热爱家乡主题实践活动中,通过营造真实的活动场景潜移默化地渗透家乡的人文底蕴,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准备家乡特色小吃让幼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在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家乡美、生活美,也能从爱家乡延伸到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幼儿园可以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开展韵味十足的实践活动,通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国庆节时展开民族服饰手工制作大赛,让幼儿认识民族服饰与民族文化;通过动手制作服饰和舞台展示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给幼儿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介绍,催生幼儿的爱国情感、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3 借助于融合家园共育法的作用,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
       幼儿在受到教育之前,受到家长的影响较大。很多人都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前期成长过程中,家长会带领孩子对整个世界进行整体性感知和认识。为此,在幼儿教学活动中,便可以有效借助于“家园共育”的积极作用,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其未来发展规划有着正确的认识,让家长对孩子学习状况有着全面的认识。幼儿在学校内完成了教师所规定的各种学习目标之后,还需要让家长对其进行监督,保障课下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同时,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对于学生成长、教师综合能力成长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有效借助于家校共育平台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互动平台的快速发展,微信、QQ、微博等通讯软件得到了大面积、广范围运用。教师便可以在微信、QQ 建立一个班级群,针对学生学习状况、课堂表现状况进行及时分享。对于教师来讲,能够通过对幼儿的表现实时观察,对其进行全面化认识。对于家长来讲,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各种沟通、交流活动有序开展,帮助教师能够将相关工作举措得到有效落实。在该平台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方式,对幼儿在园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及时性公布。对于家长来讲,如果幼儿在家中出现了任何表现良好的行为,也可以为其录制视频传输到班级群里,对像主动打扫卫生、擦桌子等相关行为进行展示。从其影响来看,这在无形中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化认识。如果教师发现了任何不合理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调整。另外,在该平台上,教师还可以及时发布班级中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对班级管理事务有着全面化了解,从而促进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笔者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游戏方式,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幼儿,通过区域游戏、积木建构游戏、滚筒游戏、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让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赵艳华.如何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艺术,2020(12):10.
       [2]陈艳.互联网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2020(50):119.
       [3]郁添宇.融合民间艺术,创新幼儿美术教育[J].基础教育论坛,2020(33):18.
       [4]张茂春.启发式教学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家长,2020(30):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