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炳芳
成都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6
摘要:进入新时代,受到文化全球化、意识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切实强化大学学生思政教育,已成为各学科教学应肩负的重要使命。而大学英语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备的意识、高尚的修养,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同时,实现思政要素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应对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中更好提升自身修养与能力,切实强化自身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落实大学英语课程阅读教学时,应切实加强对思政要素的融合与渗透,使诸多与学生思政教育有关的资源、素材、内容、议题等进入学生视域,从不同领域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在进行不同文化交流中获得认知提升,切实践行自身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以正确的认识、积极的态度应对各类挑战,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思政要素;融合;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承担着强化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责任,又发挥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且可以使学生在英语与汉语的交集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积淀,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生生定位。然而,具目前很多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来看,其育人则重点依然停留于英语词汇积累、阅读写作、交际应用层面,并未将英语阅读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而阅读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彼此割裂,势必对学生思想认识形成与价值观念确立产生一定影响。尤其面对一些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很多学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难以在不同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严重影响了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的塑造。对此,教师应以阅读教学为引领,借助不同阅读文本的选用,适时渗透思政要素,并结合一些辅助性活动,让学生开展辨析、探究、思考,在不同阅读活动的驱动下,构建起全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思政要素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形成正确思想认识,灵活、科学判别不同文化思潮的作用与价值,以切实拓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让学生在多元化感知、深层次体验中获得认知发展,全面凸显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教育价值与育人功能。
一、借助教材作用发挥,全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的传播,让文化得到传承,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践行的主要使命。而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所选用的各类课文、素材、案例、篇章等,都承载着浓郁的异域思想与文化。这使得加强对教材作用的发挥,来融合思政要素,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落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时,应以思政要素为载体,就与课文阅读内容有关的思政素材适当融入其中,并组织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究、分析,体悟其中所蕴含正确思想导向,获得思想认识的蜕变。同时,教师还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多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一些鲜活生动的社会现象等,让学生自主判别、深入探究,在丰富阅读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开展“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即时引入有关“环保”的英文视频,并将其与课文内容关联起来,让学生站在全新高度,从全球环境现状出发,来审视“环保”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课文为辅助,组织学生自主发表有关“环保”的演讲,在多种活动的驱使下,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二、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切实渗透价值观念培养
作为一门交际工具,大学英语更为注重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而外来文化中很多先进的思想、观念、意识等,也值得每一位大学学生去吸纳、去借鉴。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出发,来发掘思政素材,并在阅读教学中对其予以放大,采用更为鲜活、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示。在丰富阅读教学形式、拓宽阅读教学路径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而且,这种融思政要素与阅读教学为一体的教育模式,既丰富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内涵,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涵养,更利于帮助学生消除一些不良价值定位的影响,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例如,在开展“Credit Card”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大学生信用卡透支”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充斥大学校园的网贷等素材,开展研讨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与争论中,落实对学生正确消费观、价值观的培育。
三、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深度强化健全人格塑造
中西地域的差异,导致其文化的呈现形式、表现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着其亘古流传的优质文化,而加强对这些优质文化的借鉴与传承,并将其中华优质文化融合起来,更利于对学生文化涵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可以以阅读教学为辅助,结合教学中涉及的一些跨文化领域的阅读内容,组织学生站在批判性角度了解西方文化,并结合对比与分析,正确辨别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将西方一些优质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融合起来,让学生在尊重异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以切实提升其文化自信力与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开展“Globalization”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TED演讲视频、BBC纪录片等视频资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全球化的发展现状,结合中西文化差异、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等情况,撰写英文综述报告,来客观认识文化差异。而在学生获得一定认识后,继续引入《中国春节》、《鸟瞰中国》等纪录片,以促进学生对华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得健全人格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更高标准。而借助思政要素的融合,落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多元阅读活动的引领与驱动下逐步提升思想认识与身心修养,已成为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得以更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通过思政要素的感召,很多存留于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类问题、困惑也会得到逐步化解,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应在切实创新、变革、优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路径上寻求突破,构建出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阅读生态,并借助思政要素的融合,来强化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让学生在融合各类思政要素的阅读体验中逐步转变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正确审视不同文化思潮的价值与特性,并通过科学甄别、灵活取舍,将其应用至自身认知领域,以达到思政教育与英语教学两者之间的互促共赢。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涵养,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良好思想认识、健全人格品性,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更好提升自我、发展自我。
参考文献:
[1]刘春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以《全新版大学英语》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3.
[2]陈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J].智库时代,2019(49):62-63.
[3]严婷.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J].黑河学刊,2019(05):105-108.
[4]王沅芬.浅谈思政教育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渗透与融合[J].读书文摘,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