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琳
大庆市直属机关第一小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强化的重点,其既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完备认识的形成,更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理解的发展,对学生语感培养与素养塑造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致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时,关注更多的是字词的识记、积累,课文的背诵、记忆,段落的分析、讲解,对于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不够关注,以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认识、方法、技巧、兴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阅读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全新站位与多元视觉重新审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并通过对阅读方式的转变、阅读措施的优化、阅读路径的拓展、阅读情境的创设、阅读素材的整合等途径,于各个层面深度激发、培育、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更为科学、多元、丰富、深入的阅读体验中感知阅读之魅力,领悟阅读之内涵。并结合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指导,积极参与阅读实践,在“读”与“思”中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提升;技巧;分析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最佳途径。很大程度上,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积淀、阅读意识,将直接影响着其认知发展。而且,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度、重视度的逐步提升,切实提升小学学生阅读能力也成为语文教学领域必须着力强化的核心。但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以致在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依然存在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欠缺、阅读发展受限等弊病,尤其是由于教师阅读教学指导方式不够科学、手段不够丰富、措施不够多元,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很难充分融入其中,只能在被动接受、简单记忆、机械重复中参与阅读活动,其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激活,阅读意识的形成也处于搁置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与关注,并积极探索有效应对措施与方法,多设计一些与学生认知特性与发展夙愿相契合的阅读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深度融入其中,在实践、参与、体味、探索、感知中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以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为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实现学生认知需要满足而奠基基础,提供保证。
一、借助探究性问题引领,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
将阅读能力培养与教学问题探究关联起来,是促使学生感知理解能力得以更好发展的主要途径。而且,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的思维自会得到切实激活,其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心、自觉性也会获得全面发展,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问题设计为驱动,灵活掌控阅读教学中提问的难易度,使所设计的阅读问题紧扣教学目标,并具有启发性、创造性、延展性。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尽量使提问与学生“最近发现区”无限贴近,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目的。同时,在答问引导中,应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反应,既要兼顾整体,又要关注个体,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探究、思考、回答的机会,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例如,在开展《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阅读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充分关联自身生活体验开展课文阅读与解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设问:同学们见过豆荚吗?又谁注意过豆荚内部的样子?有没有同学可以描述一下豆荚的造型与结构呢?在一系列生活化问题的驱使下,将学生引入课文领域,组织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其基本内容,在师生、生生交互中突破重点难点,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依托丰富性情境刺激,提升学生的品析思辨能力
通过对游戏活动、生活素材、典型案例、真实场景的引入,来构建阅读情境,更易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通过一些游戏活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的感,可以让学生在蕴含娱乐性、趣味性特性的情景课堂内开展交流、互动,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理解能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一些抽象性较强的阅读内容教学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对阅读方式适时进行创新、优化,创编一些辅助性游戏情景,组织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参与语文阅读活动,获得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实现自身思想认识的延伸拓展。例如,在开展《乡下人家》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媒介素材来展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乡下美景、风土人情构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画面刺激下参与课文阅读。待到学生对课文获得初步了解后,在引导学生自主扮演不同角色来演绎课文内容,在丰富多彩的体验式情境内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通过多元化活动驱使,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
小学学生语文语感与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要性阅读活动驱动。而教师对阅读活动的构建效能,则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着阅读的阅读能力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阅读活动组织为驱动,不断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路径、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思中阅读,从不同层面感知语文之美,以切实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类朗读活动的开展,从优化朗读方法着力,组织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伴音朗读、模仿朗读中融入自身思想、情感,读出节奏韵律,感悟朗读文本的内涵、思想、情感,获得语文阅读兴趣的提升。例如,在开展《繁星》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表达的情绪,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分角色深情朗读的方式,开展课文朗读,在多元化品读中慢慢进入课文之中,感知作者所寄托的思想与情感。课外,还可以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与课文有关的“冰心”其他作品的阅读,不断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新课改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应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关键,不断变革教师的教学策略、切实拓展课堂的教学路径、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将阅读能力培养与强化之于关键位置,结合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根据具体阅读内容与教学目标,尽量使阅读活动趣味化,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指导科学化,阅读手段丰富化,对学生在思想、情感、认识上给予全方位、多角度刺激与感染,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饱满的阅读热情、迫切的阅读夙愿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在深度阅读、充分参与、多元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阅读能力,获得认知迁移与发展实现。借助诸多针对性、科学化、实效性阅读教学措施的引领,实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发展与切实强化,为帮助学生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而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雪,刘文娟.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7):35.
[2]段清民.浅议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J].新课程(小学),2019(03):167.
[3]杨月荣.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9(01):184.
[4]林岑.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8(1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