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盼盼
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 710100
学生不是课堂中唯一的学习者,教师往往也是。不断的自我学习、自我反省, 是促进自我成长的强大内驱力。我执教的《看一看(一)》是一节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开展,加深了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认识,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章节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直关经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
整节课的开展我注重联系教材,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练一练” 的教学思路。选取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物体,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 3 个面;在相对位置观同一物体, 所看到形状是相反的。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等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思得:
1.这节课,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于这节课评价,我体现了
2个特点:
一是突出形成性评价。对于这节课来讲,除了评价学生能否,我还注重在探究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积极性、思维开放性和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二是体现了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重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参与讨论,课堂观察,口头回答问题和书面回答问题。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学生发言板演之后的教师评价,表现为及时而有针对性。探究过程中的生生互评,以及总结环节的学生自评,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敢于质疑,及时反思的精神。同时,本节课我还引入了表扬箱的评价方式,丰富了评价方式,重视了孩子的过程性评价。
2.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3.设置多样性的课堂活动环节调动孩子们学习积极性。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
比如,观察表扬箱的活动、“你猜我看到了什么”小游戏,在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二、思效:
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练一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究
知识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让学习在课堂上生发。
三、思失:
1.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竞然说自己能看到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在进行表扬箱观察时,没有让学生更深刻的意识到“为什么最多只能看到
3个面”。因此,在学生观察时不仅要问“从一个角度你最多能看到几句表扬语” 还要追问“你看不到哪几句表扬语”从而加深孩子们的理解。
3.课堂评价不够及时,应该增强自己的评价能力,及时而具有针对性,通过评价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
四、思改:
1.深挖教材,探寻学生生长点。
在日常教学中要提高自己研读教材的能力,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知道上什么,怎么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同时,设置好有效的问题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动有趣,把握语言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的意识到课堂语言、语气、语速、和表情的重要性。我应下意识的进行自我调整,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一步步轻松的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并在老师的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3.善于聆听,重视课堂生成。
重视知识的生成,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都给予肯定,保持学生最可贵的创造心,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创造的平台。由点及面,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拓展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把现有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联想思考,把问题以新带旧,温故知新, 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