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峰
陕西省西乡县第二中学,陕西 汉中 723500
摘要:物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新时代的发展也为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高中是整个教育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学习阶段,关乎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前程。而物理又在高中学习过程占据着重要的主导地位,由于高中本身的学习压力较大,而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桥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想要在高中的学习阶段取得较好的物理成绩,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新课标理念的支持下,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由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以高考的应试考试作为教学目标来进行的,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这是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凑。并且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精神上相对脆弱,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一、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的引导,但是很多老师只注重在课堂上以应试考试的需求作为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设计过程枯燥无味,不能够激发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理念的背景之下,要求教学设计能够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教学中的情感和态度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体现,还要求老师能够站在平等的角度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简而言之,新时代的教学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二)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行为就是指老师的教学和教学设计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从而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背景的要求之下,需要将课堂的主体归还给学生。这就使得传统的教学地位发生了改变,老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角色的互换。老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的作用,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建立。现阶段高中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学校以应试考试的成绩作为教学重点,并不能够实现角色的互换,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并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建立都有着阻碍作用,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作为指导方针。其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进行高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积极地调整和改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快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班级里存在的特殊学生也要进行特殊的照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之中。老师需要在日常的交流中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不断的弥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二)提高物理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的领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定期地对老师进行培训,使得老师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很多老师对于新课标的理解并不够完善,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物理知识基础。复杂的物理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进行问题地看待。而在知识的反复练习和理解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的进步,使得老师能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默地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习惯。
(三)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
综上所述,由于高中的物理知识本身难度相对较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建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且高中的知识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一旦某一节课程的理解出现了漏洞,就会导致后续的教学产生相应的困难。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来进行高中知识的教学,能够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的形象来进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多媒体教学可以是通过动画的展示或者是PPT文件的制作来进行的,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图像来进行物理过程的表达,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之下,需要以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为主,围绕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兴趣的带领下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凤霞.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1]李金.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