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芳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莆田第三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一年级《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的内容(教科版),这节内容是教材中唯一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章节,要求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价值。人工智能作为一门专门的知识,它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教材的知识已经明显跟不上脚步。如何让学生走进人工智能,感受它的脉搏,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所以本节课围绕日常生活中可能碰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发现,欣赏,展望,希望能够开放出创新之花。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常用工具软件,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及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相对会比较陌生,可能个别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例如鼠标智能输入,OCR识别等,但教学中还是以注重“兴趣培养”为主的引导,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够运用智能工具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
①学生了解人工智能所包含的内容;
②学生体验信息智能化工具的使用:手写识别、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和机器翻译;
③学生了解到人工智能的不足之处;
(2)计算思维:
①学生体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通过身边人工智能应用实例,感受智能处理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① 根据具体的情境,开展探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4)信息社会责任:
① 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了解人工智能工具的实际应用及其价值,感受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魅力,激发对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的兴趣与探索愿望;并对人工智能运用赋予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体验智能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
(1)在工具的使用后,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五、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对话”视频《机器人索非娅》导入:人工智能。展示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让学生观看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看到人工智能的前沿和未来。
(2)问题讨论
展示智能手机图片,以智能手机为例,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智能手机上的哪些功能属于智能?”学生讨论归纳。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智能”这一概念的认识理解程度。
(3)总结并展示主题
对比学生的回答适当点评,并引入视频《蒹葭》激发学生美的享受。
(4)开展体验活动
以学生学过的“诗经”节选《蒹葭》入手,激发兴趣。并展示学习主题
情景模拟:一天,我和好友QQ聊天,刚好聊到《诗经》,当我要输入文字的时候,发现字打不出来,怎么办? 引入手写识别和语音识别。
六、活动设计
活动一:速度PK赛:
第一种:安装讯飞输入法并双击启动,利用讯飞手写输入法
第二种:利用智能ABC输入法,
第三种: 利用讯飞的语音输入法
输入以下文字
请操作后,同桌两人共同讨论回答两个问题:
问题1:你更喜欢哪一种输入方式?
问题2: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的错误率如何?你能忍受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操作并思考回答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体验手写识别软件的使用方法,理解文字识别的应用价值。
活动二:体验OCR光学字符识别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新的工具:扫描仪+汉王OCR识别软件,安装并启动汉王OCR软件。(安装操作过程可参考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帮助文件);
利用OCR软件识别学习任务包“文字识别”文件夹中的“蒹葭.jpg”和”对比.jpg”,体验汉王OCR软件对古文的识别率,体验后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将两张图片文件的识别结果填入下表:
识别对象 蒹葭.jpg 对比.jpg
识别准确率
问题2:请将蒹葭.jpg识别到的文本修改正确,并粘贴到下列文本框中。
设计意图:模式识别的范畴:除了语音识别、手写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还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让学生使用汉王OCR文字识别软件完成学习任务中两份扫描文件的识别并思考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体验技术为人类的服务,理解文字识别的应用价值。
活动三:将《蒹葭》翻译为英文,再尝试使用机器翻译工具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对比原文讨论以下问题(百度翻译 http://fanyi.baidu.com/ 必应在线翻译 http://www.bing.com/translator/) :
问题1:进行双向翻译后,简要描述机器翻译的效率和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①翻译速度:_________________(高效/低效)
②准确率:_________________(很准确/还行/不准确)
问题2:你认为以机器翻译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能否体现出经典国学里面的意境和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不足之处1.任何一种智能产品还是只能做到“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2.人工智能还是无法认识到美和丑的本质。所以利和弊,美好和威胁主要还是在于人类自己。
七、知识梳理并测一测,利用ITTOOLS技术平台,学生自测知识点掌握情况。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意,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活动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最后的知识点小测又让课程回归教学重点,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又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