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6期(下)   作者:胡国华
[导读]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胡国华
        烟台市福山区门楼镇斗余完小  26550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针对农村孩子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相较于城市学生都有先天弱势的情况下如何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做了研究。首先从农村家长大多从事的木工、建筑、维修等工作切入,孩子普遍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个优势入手,接着从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发散思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激发孩子兴趣及培养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也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实践证明,孩子有了兴趣,脑洞大开时,想象力也是相当丰富的。这样既有了动手能力,又有了想象力和发散思维,我们的科技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宽。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广大农村一线教师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创新意识;想象力;发散思维
        当前,信息化膨胀发展,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传播,从而使得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将成为未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还是青少年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在多年的乡村小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修炼自我能力,整合有限资源
        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养成善于观察、善于疑问、善于提问的习惯;其次,培养自己与孩子一起动手的耐心和兴趣,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勤于分析;第三,不吝于赞扬,鼓励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孩子,与孩子一起分享创造的喜悦。另外,还要做好各方面资源整合,使其发挥最佳作用。
        农村小学生在教育资源、社会资源、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相较于城市学校都有着先天的弱势,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要取得家长的支持,由于农村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低,无法在课余给予孩子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指导,因此,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并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共同协助非常重要。其次,农村学生家长中,从事木工、建筑、机械维修等职业较多,动手多,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在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中,许多的发明创意,都可以在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完成。


二、开拓知识视野,插上想象的翅膀
        由于农村小学生接触事物相对比较少且单一,信息量小,知识视野也相对比较狭窄,在科技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就成为我们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并在实际的创造中有效运用;其次,定期从网络上下载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供学生传阅与学习,并举办相关的科技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台科教节目,并在班级内展开分组讨论,启发创新思维,丰富科技知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由于农村小学生在科技创新思维方面发展比较薄弱,想象力及创造力比较有限,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至关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同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最为熟悉的事物尽情想象和创造,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得到调动。
三、激发探索兴趣,感受创造快乐
        首先引导学生从身边最为熟悉的事物出发,多问为什么,激发探索的兴趣;其次,事先了解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其编成不同的小组,选出小组长,大家在动手过程中相互配合并适时引导小组成员讨论,不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目前,小学生年龄基本处于7-13岁之间,自制能力相对不够成熟,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或者坚持不下去,这就需要我们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愉悦的氛围,不设定严厉的标准和既定的任务,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分享他们在创造过程中的种种收获。此外,在实际的动手创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难题,从而导致创造的情绪低落,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适时的给予辅导和帮助,解决难题,消除消极情绪,不断给予鼓励和赞扬,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减轻甚至消除他们的压力感、任务感。
四、发散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多质疑多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思与疑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并通过质疑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模式,尤其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并为学生创造发问机会,同时,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的不同及时地给予不同类型的积极性鼓励,并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提问题进行思考,提高问题的质量,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如:开展“小小发明家活动”等。此外,还可以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作为农村一线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良好习惯,致力于学生科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祖国未来输送创造型社会人才!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