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郭安建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郭安建
[导读] 摘要: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是一种强制性行为,城市化不断推进,工程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一些新型高效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
        高唐县金泰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省聊城市  252800
        摘要:在实际施工建设中,对建筑材料进行试验检测是一种强制性行为,城市化不断推进,工程建筑数量越来越多,一些新型高效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对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力度的作用、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材料检测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现状与策略;重要性
        1 加大对建筑材料检测力度的作用
        1.1 为建筑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提供保障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材料的质量问题对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以及承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则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图纸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居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不会因此受到威胁。倘若施工单位所选取的材料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导致出现建筑倒塌的现象,另外,尽管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但同样会给居民们的安全问题产生安全隐患。当外界环境出现地震等现象时,均会对周围居民们的安全问题造成威胁。基于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大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监管力度,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以及稳定性能够达到标准。
        1.2 能够加大对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力度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各环节工作以及技术人员工作的开展均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够减少不必要项目的开支。当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做到货比三家,同时还应对材料各方面性能数据进行记录,方便后续查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应是物美价廉的,同时还要将材料高效、充分的应用到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速度以及质量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在正式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对现场材料进行抽查,在确保不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开展后续工作,通过此方法不仅能够加快工作效率,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避免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造成影响。另外,选用高质量的建筑施工材料同样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稳定性以及耐久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不能仅仅看重当前利益,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减少后期不必要费用的支出,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1.3 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美感
        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市民们对各物质的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倾向于够买美观度较高的物质。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在建设建筑物时除了要加大对质量问题的重视外,还应尽可能满足人们在审美方面的追求,丰富市民们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选用高质量的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物的立体感以及色彩效果。倘若在施工过程中选用质量不合规的材料,所达成的效果要远远低于高质量,不能满足市民们对美感的追求。
        2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试验检测的不合理取样
        取样工作的非标准执行会直接影响建筑材料试验检测的结果准确性。建筑材料的取样工作应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取样部位、数量、取样方法须依据规范执行,在实际取样工作中,某些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第一,质量合格的材料由于取样失误,检测结果显示材料不符合标准,导致这一批材料需要进行报废处理,造成大量材料成本浪费。
        第二,质量自身不合格的材料由于取样的不规范操作,使检测结果显示为合格,投入使用后,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除了应规范取样操作外,应进行多次取样和试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试验检测水平不高
        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水平影响材料检测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各个检测机构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检测机构的数量有所增多。但是试验检测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检测工作人员的因素与检测设备的因素两方面。
        (1)检测人员的因素。部分检测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不强,职业态度不端正,导致施工材料质量检测出现问题。部分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部分检测机构未强制要求员工持证上岗,使非专业的人员从事试验检测工作,无法进行规范、高精准度地检测,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设备的因素。

我国的试验检测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在仪器设备方面仍旧滞后。部分检测设备没有得到应有的更新与维护,部分检测人员在使用较为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时,未按照说明书与技术方案进行操作,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 建筑材料检测的处理方法
        3.1 外观检测技术
        在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体系中,外观检测技术属于应用年限较长的技术类型。
        (1)在建筑材料进入作业现场前,对涉及建筑材料的外形进行查看,包括材料完整度、锈蚀度、变形等问题,挑选不合格材料,移送到指定区域内进行集中处理。
        (2)在采购计划中应明确标注采购材料的基础参数,如材料种类、材料尺寸等,利用卷尺等工具对这些参数进行校验,不满足要求的材料须进行退换,确保进场材料的合格性。该检测技术主要用于辨识度较强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木材等,可结合其他技术进行使用,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2 自动化检测技术
        (1)在检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提前编制相关检测程序,完成编程后对程序进行试运行操作,根据运行结果调整程序,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
        (2)将样本材料按照既定要求放置在操作台,启动相应设备,由设备自行执行相关检测技术,同时计算机上会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3)利用专家系统、大数据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相关要求得出相应的展示结果,提升检测结果的直观性。该技术可避免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试验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3 加大对材料检测的抽查力度
        为了统一建筑材料检测的标准,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规定来约束检测机构的行为,针对一些不合规、不合法的现象能够有效治理。监管部门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查时,不仅要加大对材料生产合格证明的抽查力度,还应当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抽查,确保所使用的设备能够满足检测需求,此外,针对同种类型以及性能材料的检测结果应进行整理,在最后验收环节需要有监理进行监督、指导。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查时,应当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以及相关标志的检查力度并仔细研究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杜绝出现劣质产品,防止建筑施工出现安全隐患,对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安全造成威胁。
        总而言之,建筑材料监管部门必须要加大对材料所设计环节的抽查力度,保证各项材料的数据均在规定范围中,进而才能够保证工程质量不因此受到影响。换言之,有关监管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测、验收,保证各环节工作的质量。
        3.4 加强检测仪器养护
        加强检测仪器养护有利于顺利完成检测任务,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1)根据检测仪器的种类、使用频次拟定合理的养护管理计划,管理计划包括日常养护计划、周期养护计划。日常养护计划指在每次仪器使用结束后进行简单养护,如清理残渣、指针归零等;周期养护计划指间隔一段时间对仪器内部进行清理,替换老化或损坏材料,确保仪器工作状态良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建立仪器养护管理数据库,对每次养护过程进行存档,定期汇总整理,根据整理结果调整仪器养护周期,提升仪器养护结果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可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做好检测记录工作,提高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加强检测仪器养护,推动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基于建筑材料的基本特点,匹配完善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可提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许培红. 建筑材料检测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N]. 中国建材报,2021-04-06(003).
        [2]黄天懿.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J].智能城市,2021,7(06):73-74.
        [3]吴金鑫.工程用水泥检测要点分析探索[J].四川水泥,2021(03):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