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汪立峰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   作者:汪立峰 沈国琴
[导读] 摘要:从目前施工项目管理的安全管理来看,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效果。
        浙江恒誉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从目前施工项目管理的安全管理来看,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施工效果。搞好安全管理不仅是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建设项目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整个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推进和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安全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安全管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实施,提高有效性,从而为整个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具体策略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不健全
        现阶段,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仍然很高,这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有很大关系。目前,我国对施工安全管理有一些重要的政策,但很多施工单位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同时,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严重不足,对安全事故的发生缺乏综合治理,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许多监督管理部门形同虚设,不发挥职能作用,不重视建设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结合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极大地阻碍了建筑安全管理的发展。
        1.2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人员是施工的主力军,因此,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开展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关系。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多次强调施工安全,但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对安全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作业行为不规范,不注意安全防护,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另外,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施工中不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擅自进行危险作业,导致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1.3施工安全生产技术不高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传统的施工技术已经无法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这导致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技术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
        1.4施工中的不合格材料和设备
        施工安全与建筑材料和设备有很大关系。一旦建筑材料、设备质量不达标,就会引发安全事故。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有关标准。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很容易埋下隐患。同时,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按照具体的操作步骤进行,导致机械设备磨损等问题的可能性变大,从而增加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2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2.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2.1.1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2名,全面负责现场安全生产工作。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四周设置安全围护结构和标志。根据文明施工要求,在现场出入口设置安全措施牌、安全记录牌和平面布置图。
        结合本工程特点,充分考虑其他安全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仓库、工棚防火、防水、消防、危险品隔离等措施。在工程施工准备过程中,要制定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方案,必须保证各工序都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否则就不能开工。


        根据本工程垂直运输的需要,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准备垂直运输机械的型号、现场拆装方案,必须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为保证基坑及周围结构的安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基坑开挖深度,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2.1.2施工阶段安全规定
        所有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作业中做到八不准:不戴安全帽,不进入现场;不系安全带,不高空作业;不在吊篮下停留;未经培训、持证上岗,不得操作机械设备;除电工外,不得私自接电;所有操作人员不得高空作业;操作人员不得穿拖鞋施工;起重设备未经检验、试验,不得运输;操作人员不得上岗机械设备运行时不得离开。
        为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控制。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6周岁,身体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施工。施工开始前,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特别是新员工塔吊司机、焊工均为电工。
        施工中需要使用各种机械设备。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和控制。垂直运输设备现场安装时,由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安装完毕后,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施工。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专职安全员负责验收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机械处于良好状态。所有保护装置应齐全,并设有漏电保护、限制器、保护中性点接地等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排除故障,不得带病操作,以免造成安全事故。
        2.2建筑结构施工安全管控
        在建筑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应采用钢管来保持基坑周围的环境,设置防护围栏,并在醒目部位设置标志;为了防止模板不稳定引起的安全事故,有效的支护体系。并检查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同时,应明确模板的组装和拆卸程序。不得随意拆装。模板作为周转材料,在拆除和运输时,不得用起重设备水平直接从地板上拔出。改为搭设活动悬臂平台,拆除的模板集中放置在平台上,然后垂直运出。悬臂平台搭设时,应保证每侧不少于两根斜拉钢丝绳,每根钢丝绳应有单独的安全力作为双保险,平台两侧应设置20cm的挡脚板,防止高空坠物。
        钢筋、钢管等相关材料在垂直运输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的种类和长度,成捆吊装。应使用三角吊索分两点起吊材料。如果材料比较长,可在U形转弯下安装铁扁担,分四点起吊,以保证起吊安全。吊运散落物时,为避免散落,可重新包装运输。
        钢筋、模板在成品地板上堆放时,必须明确堆放范围和数量,并随时检查。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堆放钢筋时,必须限制数量,以免局部荷载过大造成损坏。绑扎钢筋下落高度超过2m时,采用活动平台安装模板,并搭设临时脚手架。较大的柱模和墙模应由两名以上操作人员安装。必要时应设置临时支撑,防止倾倒伤人,造成安全事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吊车按规定路线进行施工。混凝土通过吊桶运输时,不得放在模板平台上卸料。
        结语
        综上所述,任何建设项目都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才能适应新时期国家、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针对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制度问题和潜在风险,特别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漏洞,必须加强管控,避免阻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对安全隐患进行日常分析,加强制度落实外,还需要对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此外,还需要反复验证应急预案是否合理。建立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新时期建设工程顺利投产、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前提之一。它必须引起员工的注意,为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新时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有效策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19):171.
        [2]袁江良,韦爱彬.建筑施工中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的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1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