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轶
保定市第二职业中学 071000
【摘要】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焦仲卿的心理发展与年龄相比严重滞后,导致处理婚姻中的人物关系时,充满个人幻想色彩,而缺乏实际有效的行动。最终造成刘兰芝自杀身亡。焦仲卿是婚姻悲剧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 婚姻 心理 悲剧
?中国传统的婚姻中绕不开的话题是婆媳关系,这几乎是一个千古难题。两个陌生的女人,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走到了一起。有的男人就像双面胶,知晓自己的责任,能做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调和,使家人关系紧密,婆媳和睦相处;而有的男人就像催化剂,使本已僵硬的婆媳两人变得更加恶化,最终造成家庭的分崩离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芳魂已逝,但她的经历足以让后世警醒:嫁人莫选焦仲卿!
焦仲卿心理不成熟。诗中出现了三个青年人物:刘兰芝、焦仲卿及刘兰芝的兄长。刘兰芝有思想,有主见,敢爱敢言“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一语道出婆媳矛盾的根本,“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既然左右看我不顺眼,那不如把我休了,各自安好。刘兰芝归家后,多次拒绝媒人的提亲,守护与焦仲卿的约定。即便刘兰芝兄长“怅然心中烦”,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其实也是作为旁观者已经认清当时的现实:刘兰芝重回焦府根本就不切实际,与其在幻想中蹉跎人生,不如为自己的早做规划。刘家兄妹的言行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进入青年期,人的思维逐渐达到成熟水平,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日趋完善①。反观焦仲卿的种种表现,我们发现,焦仲卿作为已经参加工作同时结婚二三年的男子,他的心理发展还远未达标。
焦仲卿感情不能与兰芝同步,缺乏共情。十七岁的刘兰芝,嫁给焦仲卿。但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加之焦母的强势,刘兰芝在焦家度日如年,心中有委屈自不必说。如果能获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日子也未必不能过下去。
两人结婚已二三年,已有良好感情基础。“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出自焦仲卿之口,未尝不是小两口的私房话。开头刘兰芝对焦仲卿的抱怨,“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试想,刘兰芝是真的想与焦仲卿分开吗?世间真正的分飞离别向来是悄悄的,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但凡是能说出口的分手都是一种撒娇和试探。在这里,面对久别重逢的丈夫,刘兰芝诉说委屈,实际是想让丈夫理解自己在家中的不易,获得丈夫的疼爱。但焦仲卿明显没有知其意,只是获取了字面的信息。直接“堂上启阿母”,为自己的媳妇辩解。触动了焦母的逆鳞,“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看到眼前的儿子,为了媳妇竟然来指责自已!焦仲卿的行为为焦母驱遣刘兰芝提供了完美的借口。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本来是向丈夫表达委屈的娇嗔之语,焦仲卿一番操作,成为事实,弄得刘兰芝哑巴吃黄连。所以面对焦仲卿的哽咽劝告,刘兰芝果断地说:“勿复重纷纭”。这是对焦仲卿从骨子里透出的失望。
焦仲卿回避现实,活在幻想中。在刘兰芝与焦母的婆媳矛盾中,焦仲卿处于双面胶的位置,他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联系的纽带。作为双方共同都爱的人,最起码他应该在婚姻中起到调停和解的作用。看到阿母槌床大怒后,便没有了自己的主张,转而劝兰芝听从母命。“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家里的妻子都要被休了,不想如何去解决,还按部就班的去工作。这是明显的回避。把希望寄托在时间上“不久当归还”。请问你说下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不久后焦府你能当家作主吗?自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把它传递给刘兰芝让她心怀希望,这就是一种恶!一个已到独立之年的男子,当立不立,也就怪不得母亲强势。但凡是焦仲卿是一个正常的男人,刘兰芝的结局不会至此。
焦仲卿考虑问题以自己为出发点。焦仲卿与母亲的第一次对话,“儿已薄实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母亲的眼中,儿子是优秀的,儿子是自己的。但眼下儿子所说的这翻自我贬低的话,让焦母产生了陌生感:这是我前途无量的儿子吗?要与别人同生共死,他把我的位置放在哪里?及至“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焦母终于槌床大怒。焦仲卿做为儿子,没有考虑到母亲的立场和情感,导致焦母做出驱遣兰芝的举动。当他听到刘兰芝再嫁的消息,见到刘兰芝后,不顾兰芝“嗟叹使心伤”的话语,只图自己泄愤:“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做旦夕间。”冷言冷语的扎心言辞任谁听了都会心如刀割。最后留下“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的愤激之语。如果你嫁人,我就去死!这是在向刘兰芝进行心理施压,是一种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诱导。刘兰芝的“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未尝不是情急之下的辩解。
可以设想,如果焦仲卿没有赶来相见,如果焦仲卿没有这番激烈的指责,刘兰芝未必会“举身赴清池”。毕竟在故事发展的汉代,封建礼教远没有宋明清严苛,女性的生存环境也相对宽松。“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除了年度的七月初七,每月十九都是妇女节;兰芝被遣归家后,媒人纷至沓来。以当时的形势来说,兰芝再嫁,开启新生活完全有可能。
从最初焦仲卿未解兰芝语,导致婆媳矛盾白热化,到哽咽劝兰芝听母命,让兰芝暂且归家,临别时兰芝说到的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到最后兰芝出嫁前的最后一面,焦仲卿没有提出作何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全凭自己心情,不顾他人感受。遇到这种生活在空想中的没有责任心的男人,是刘兰芝最大的悲哀。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已经过去1800多年,但焦仲卿、刘兰芝式的婚姻悲剧直到今天还在上演。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婆媳矛盾既然不可避免,那选男人就至关重要。对焦仲卿,戒之慎勿忘!
【参考文献】
①郭念锋主编,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