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
新乡市育才幼儿园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在户外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自然开展、自发交流的,与投放材料及同伴群体积极互动的活动过程。为有效支持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守望而不干涉”、“自由而有支持”、“敏感而有引导”为指导原则。
【关键词】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教师支持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户外自主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在身体运动、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作为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有必要在认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独特价值的基础上,以“守望而不干涉”、“敏感而有支持”、“引导凸显层次”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优化其支持方式。
一、“守望而不干涉”原则
自主游戏之所以为自主,就要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户外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选择活动器具与内容、自由表达所思所想,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在经验的复验中不断增强自我认同感、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释放自然天性,从“真游戏”中获得“真快乐”。有效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教师应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中促进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容易步入主导幼儿游戏的误区,教师通常在幼儿选择前就已经给出了所谓正确的判断或是暗示,显然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游戏。要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他们快乐自主地游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更新观念。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不仅仅是“无目的地玩”、“浪费时间”,而是其已有经验在自发游戏行为上的投射。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关注幼儿游戏行为,让幼儿自己做主,确定游戏的主题、内容、玩伴,自己布置场地。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激发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小组教研中,教师可就这些问题进行研讨,如“幼儿什么样的神态是求助行为”“什么时候介入恰到好处”“什么程度的指导是过度干涉”等,不断提高正确观察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意识。
二、“自由而有支持”原则
户外自主游戏虽然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然进行的游戏,它依然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提供适宜的场地与丰富的材料——不仅仅满足幼儿自由自在玩的需求,更应以各种材料支持幼儿,充分发挥户外条件、自主特征及游戏形式的优势,使幼儿轻松、主动地投入活动。
正如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本质即工作,工作即游戏,玩具就是儿童工作的材料,有玩具,才能引起儿童工作的兴趣,儿童才会专心地操作学习,也才能帮助其自我构建与精神发展,因此,玩具的提供与应用,直接关心这儿童学习的效果。”
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采取三种形式:“开放的材料”,幼儿可以变着花样玩,而且玩不腻;“陌生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的探索性行为,试探材料的特性;“熟悉的材料”,能诱发幼儿的创造性行为,高效地实现幼儿的意愿。教师要以幼儿的行为需求,决定材料的更换频率。开始材料不变,让孩子的行为变,后期材料的种类要逐步增加。
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分为“主体性材料”和“辅助性材料”。“主体性材料”按预设主题需要进行分类,一次性投放;“辅助性材料”按主题的进行及游戏活动的推进投放,每预设一个主题就增添相对应的材料。以“自然野趣区”为例,主体性材料有小锄头、三角铲、镰刀、沙扒、小剪刀、花洒等,随着主题游戏活动的不断推进,幼儿在活动中生成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幼儿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游戏水平的提高,在材料的投放上添加了辅助性的材料,如:喷壶、放大镜、测量植物生长的尺子、记录植物生长的记录卡等。准备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游戏材料,通过巧妙的投放方式,大大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求,同时直接提高了幼儿游戏学习的效果。
三、“敏感而有引导”原则
户外自主游戏不仅仅能够发展幼儿的肢体动作和小肌肉动作,也是为幼儿提供了在交往中不断形成个性与社会性的场域。户外自主游戏鼓励幼儿自主、自发进行游戏,反对教师“高控”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像田野中的稻草人一样,只能站在一旁,什么也不做。教师应成为一个敏感的观察者,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在自主游戏时的瓶颈与困难,适时地引导启发幼儿自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观察是指导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时调整游戏的材料、场地,适时介入、参与幼儿的游戏,并作出适宜的指导,从而使幼儿快乐学习。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引导者,需要从幼儿的操作行为、交往行为等,获得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线索,从而更加了解幼儿,以便进一步进行有的放矢地、有层次地引导幼儿。教师要不断观察游戏环境及材料的适宜性,即材料是否被幼儿喜欢、能否满足不同水平幼儿游戏的当前需要,以及是否具备可变的多种玩法;观察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现出的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即活动的持续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同伴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行为、解决矛盾和纷争的水平。在幼儿发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提示、引导和鼓励,甚至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总之,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教师正确的指导,教师坚持“守望而不干涉”、“自由而有支持”、“敏感而有引导”的指导原则,才能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游戏;在自由选择并与材料互动的基础上,发展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教师的帮助下“跳一跳够得着”,跨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得到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平.幼儿的自主游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
[2](英)伊丽莎白·伍德,李敏谊等译.游戏、学习与早期教育课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张少雅.户外自主游戏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2018(05).
[4]张璐.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