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谷城县第一中学 441700
摘要: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时期小到低等教育大到高等教育,都离不开体育的教学。对于高中生来说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极其关键的,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还能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每一份优秀的成绩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只有让学生们得到充分的运动和锻炼,才能让学生们更有精力和体力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高中阶段的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分层教学;体育教学;高中教育
一、引言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一个趋于成熟的阶段,并且高中时期是学生们的关键期。高中阶段的教育相当重要,体育教学也不容忽视,并且在高中这个时期,学生们的个性特征都表现地极为明显,更具有主观意识,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不适合采用同种的教学方式运用于所有阶段的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满足各阶段学生的需求,采取分层教学法开展体育活动,以便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化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分层教学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逐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都起着积极作用,让身心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优化自身体能同时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根据能力发掘学生们的体育潜能,结合自身选择适宜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们在运动场上也能大放异彩。对学生进行分层体育教学,实时了解学生的体育活动及能力,可以挖掘体育人才,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发展复合型人才。分层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极大的尊重,教师也能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做针对性知道,使得教师和学生们共同进步。
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纵向分层
纵向分层指的是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区别化体育教学。学习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从基础学起,体育也并不例外。从设计体育教学课程上,要求从高一至高三根据每个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相对应的体育教学。例如,高一阶段的学生就需要了解基础的体育知识,理解基础的体育活动,学会基本的体育活动技巧,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知识如热身运动,保证学生们在运动过程中的健康,以及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对于高二、高三的学生们来说,就可以进行完整的体育活动的培养,帮助学生们掌握一项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纵向分层还可以根据学生们学习任务的不同设定不一样的运动量,高一学生们初入高中校园,对高中阶段的一切事物都保持的好奇心,同时学习任务也相对轻松[1]。高三阶段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相对繁重,休闲时间也相对较少。因此,在运动量的安排上要符合各年级的学习任务特点进行教学,高一、高二阶段的学生可以稍微加大运动量和体育活动,为学生们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的学习兴趣。而高三学生们就不适于参与大量的娱乐活动,大部分学生们的重心都放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若是强行增加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不仅没有起到积极作用,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身心上都对学生们有着消极作用,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展。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是必要的。
(二)横向分层
横向分层就是对相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进度的体育教学,在横向上也存在着差异。比如不同班级、不同体育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差异,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教学时也要因材施教,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还能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例如,高中人教版体育课本中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等,要求学生们掌握提高田径运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武术运动等各方面技能。要综合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分析各班级性格特征、兴趣特征等开展不同程度上的体育活动,在文科班女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多开展田径、体操类体育活动,在理科班男生较多的情况下开展球类、武术类运动项目。在整体班级属于外向好动的特质下,可以增加多种体育类项目的开展,让学生们在各个体育项目都有所了解和发展,及时发现学生们的运动潜能,更好的发现和培养体育型人才。在整体班级偏向于内敛安静的特质,可以在开展娱乐活动的同时融入体育类项目,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打开学生的内心,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们整体积极性,造就班级良好班风。
结语:分层教学法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价值,通过合理的运用到高中体育的教学中,不仅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了优化,又能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身体素质。高中这样的特殊时期,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对于承担着繁忙学业的高中生来说,体育教学是一个既能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又能放松身心的有重要学科[2]。因此,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是教师们的关键任务,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加以分析,采取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身体锻炼,发展身心,成长为社会和国家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万小团.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发展前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33-34.
[2]人教版.高中体育教学课本(全一册),教学课程(目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