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炜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民族完全中学 679100
摘要:高中化学的内涵十分丰富,且与生活关联比较密切。针对其中所涉及的诸多概念、反应、定理、实验等,如果单纯以直接讲授、强制灌输的方式实施指导,势必会诱发学生心理抵触,化学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自然难以彰显。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可以使学生在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探究中开展分析、研讨、感知,化学课堂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自会显著增强,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而且,在问题情境的驱使下,很多看似深奥的化学知识也会在师生的逐层解剖、慢慢解析下迎刃而解,学生的思维、认知、理解能力更会向着纵深领域而发展。因此,为了实现对新课程教学思想的渗透与延展,达到切实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能,全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教师在落实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依托学生认知特性,科学构建各类教学问题,并组织学生在开展问题分析、认识、探究、解答中获得认知蜕变,使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实施更具目的性、方向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实践;探析
问题情境主要指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根据具体知识特性,科学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的认知障碍与困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思考、分析、探索,获得认知内化的教学策略。其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教学内涵,充分感知知识魅力,全面激活思维状态,为学生综合素养的塑造而提供铺垫。就高中化学的知识特性与育人目标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且更为贴近高中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教师在借助问题情境创设实施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探究,使所构建的教学问题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延展性,并将辅助问题与具体情境深度融合起来,从不同领域来开掘学生的认知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情境作用的发挥,来强化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同时,对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的参与情况、具体表现也应给予高度关注,以适时对具体问题开展调控,在切实发挥问题情境作用与价值的基础上将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推向全新高度与纵深领域。
一、借助媒介素材构建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与掌握
针对高中化学中一些比较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分析与学生的思考探究,势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在认知与理解层面所出现的问题自然难以充分解决。而这些问题的日渐积累,必将会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引入媒介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予以化解,就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图画、视频、微课等直观呈现,并在学生观察、感知中引入问题,供学生开展思考、探究,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加深了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这种以媒介素材为引领的问题情境构建途径,也更为贴近学生的认知特性,可以即时弥补教学中的诸多缺憾与不足,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开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浓度、压强、温度与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教师可以以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案例,利用微课展示同一定量物质在不同压强的影响下,所出现的不同的反应速率情况,并设问:为什么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组织学生在观摩视频中理解:压强的增大使物质内部分子的碰撞几率增大,同一定量下,压强越大,化学反应的速度便越高。由此出发,就教学内容予以拓展,继续引入对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分析,并充分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与反应物的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以及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等多种因素有关,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
二、根据生活现象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视域拓展与发散
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现象、热点、案例等,既与学生认知实际紧密关联,又可以为问题情境创设提供了铺垫,使学生在生活与化学的过渡、迁移中获得认知视域的拓展与思维状态的激活,使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更具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因此,教师可以以生活现象为辅助来设置问题情境,将生活中学生比较关注的议题引入课堂,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分析,在问题的驱使下,实现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实现对学生健全人格与完备意识的塑造。而且,蕴含生活特质的问题情境创设,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教学效能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开展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有关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与学生比较关注的“雾霾问题”为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并设问: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应该如何进行科学的治理?组织学生在研讨、争辩中明白: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等物质组成,而推行新能源、减少煤炭使用、控制氨态氮肥的使用等措施,则可以切实缓解“雾霾问题”,为学生认知视域拓展提供了保证与铺垫。
三、利用验证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的认知迁移与升华
化学实验是促使学生认知迁移,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其可以为学生观察、实践、验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领悟化学之内涵。因此,教师可以以一些验证性、探究性、趣味性、创新性实验为辅助,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推敲、验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方案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塑造。同时,对于实验中与预期结论不相契合的一些现象,教师还可以即时引入一些发散性、延展性问题,指引学生深入剖析,在发现问题、找出缺憾中找到最佳应对方案,实现对其严谨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培育。例如,根据银镜反应:有时并没有进行水浴加热,而是直接加热却产生了银镜;苯酚与溴水的反应实验:刚开始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又立即消失,再加溴水才会产生白色沉淀不消失,有时还有黄色沉淀,针对这些看似失败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对于“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实验:向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有部分学生看到溶液变为红色,与其预想的溶液不变色的现象不符,不禁产生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疑惑,教师继续组织其根据实验原理与干扰因素开展分析,引导学生从氯化亚铁溶液具有还原性、空气中的氧气具有氧化性等方面去探究,以了解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使验证实验辅助下的问题情境创设作用得以发挥,实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强化。
四、结论
总之,问题情境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更为贴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且更利于高中化学教学效能的提升与育人目标的达成。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问题情境在不同教学环节发挥着不同作用、体现着不同价值,以致其使用的质量与效能,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使得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具体知识、问题价值的考量,尽量使问题情境趋于合理化、多元化、科学化,以借助问题情境的运用,来强化教学指导,促进学生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与学习现状,教师也需要对问题情境适时优化,尽量使其层次性、递进式呈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探究、实践、感知、体味的机会,让学生在突破问题困境、化解问题疑点的过程中理解化学之内涵,领悟化学之魅力,在新旧问题的更替、多元知识的学习中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黄莉娜,赵杰.浅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策略[J].读写算,2019(23):147.
[2]何政生.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9(5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