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玲
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 213173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课本教学中常常会带有很多解释的插图,这些插图在促进理解、丰富想象、延展思维方面很有帮助,教师需要关注到教材中插图的特点和作用,巧妙地运用教材插图进行深度解读,帮助同学们寻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拓展学习门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插图;教材
教材中的插图本来就是作为学习内容出现的,同时,这些多彩且丰富的插图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还可以更直观的对文本内容进行呈现或者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充。这就让学生不仅仅在观图赏画,而是更进一步贴近文本预设情境,对阅读理解、表达沟通都会有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插图学习时,首先要将教材上重要的插图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养成图文结合理解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图片资源,给同学们更生动的视觉体验。
一、根治教材,基础要抓牢
看图写话教学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图形进行情景预设。 学生们根据自己对情境的不同解读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再对图片中的情境组织语言还原出来。可见,情景预设是看图写话的中心环节,一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会遵循教学大纲,以教材中的图片为主要教学内容。选取教材中的插图,一方面是因为低年级的教材中,本身就有丰富的图片插入,便于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孩子们一边在根据课本插图进行看图说话之后,还可以顺便将自己的答案与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对照,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保证课堂进度。
学生对图片情节的认知是重要而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真正达到对文意的完全理解,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关注重点性内容并进一步进行思考探究。就“小猪扔西瓜皮”这一事件,同学们可以知道小猪是主要角色,那么立足于这一形象,可以关注到的还有他的神情、他吃西瓜的数量、扔西瓜的动作这些更具体的情节,从而促进同学们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丰富“说话”的内容,增强语言表现能力。善于把握细节,更是对同学们认真、细致的优秀品质的培养过程,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都是颇有助益的。教师在《乌鸦喝水》这一课中,设置了几幅不同的图片,还原乌鸦喝水的全过程,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可以提炼出基本情节。接下来,教师再给出一个图片:小狗狗也来到一个有水的瓶子面前,老师提出问题:小狗狗会怎么做呢?同学们请动动手,画出接下来的情景,或者写出来你的构思。这样,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答题人成为出题人兼答题人,能极大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在让同学们绘图时,可以用基本的几何画板进行操作,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大屏幕上,再让同学们上台讲解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二、按图索骥,构建脉络
在对图片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更重要的是对图片有自主思考和按图索骥的能力,即在了解情节“是什么”之后,还要善于提出并解答“为什么”以及之后会“怎么样”,应该“怎么做”。因此,教师在完成对学生的初步指导之后,要懂得适时“退场”,让学生再次进入图片中观察思考,最好是带着上述类型的问题思考,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路。
仍就“雪娃娃不见了“这一话题继续展开,同学们大致可以整理出如下思路。根据情节的发展:雪后景色——一堆雪娃娃——打扮——告别——雪娃娃不见了,简单明了,根据时间的变化,冬天的早晨——太阳出来了——太阳落山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思路构建,在此基础上也会有不同的情节设置和情节补充,这正有利于他们培养理性和个性兼具的思维方式。在思路构建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发散的思考,以雪娃娃消失不见这一整体事件为主题进行探索,写成一个“寻找雪娃娃”的故事;或以雪娃娃为何不见为切入点,讨论太阳和雪娃娃的关系展开情节。或者在按图片展开叙述的基础上,插入自己的议论和抒情性语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构建自己的脉络体系,自主行文,之后再进行跟踪和指导,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
三、丰富多彩,资源巧筛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可以接触到的插图不再局限于课本中,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图片资源,信息技术对看图写话教学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图片资源的丰富上。一是图片查阅,相关应用软件、图片查询网站层出不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大数据检索,获取更丰富的图片内容;二是图形观感,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不断革新,图片的呈现不在局限于纸质教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相关图片进行整合,在大屏幕上进行更全面、更清晰的投放,这也能极大丰富同学们的视觉体验,提升同学们的阅读写作兴趣。
网络资源带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层次性,这也意味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教育资源充斥其间。教师在引导同学们进行词汇查阅时,要特别强调遵守网络使用原则这一点,同时要定期给同学们开展相关的信息筛选水平培训,让同学们提高辨别能力,筛选出最需要、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内容。例如,部分图片网站中,会出现一些广告甚至虚假广告,这些广告往往充斥在查询页面,其本身内容质量不论,还会极大影响同学的观感和专注度,老师就要在同学们使用之前给同学们打好招呼。大数据时代的图片检索存在极大的丰富性和混乱性,同学们在查询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少儿不宜的无关图片这些图片有很大的煽动性,教师在一开始就应该给同学们划好“敏感”红线,不能轻易点开网络链接和弹窗,查找图片带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有问题和老师及时沟通,不要轻易做出错误的价值判断。
就学生图片检索的选择来说,很多应用上有各种美图、精修图、高清图、动图。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尽可能丰富的相关图片,可以将他们做一个相关的整合。比如《小蜗牛》这一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在教材讲解之前,先进行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大致了解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故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初步组织,达成对文章更清晰直观的认知。此外,由于课本上呈现的插图是动画版,教师可以查询现实生活中的蜗牛图片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对文本有更真实、深入的体会。
结语
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拓展空间是无穷的,要想学生发挥更大的语文学习潜力,就需要教师充分开拓图画教学等学习智库,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加萍.插图,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8:6-9.
2、左春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9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