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庆莲
广东省信宜市第六小学 525300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落实科目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并探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合数学文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数学知识和数学知识应用技能,还需要对数学文化教育加强重视,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推理演绎的过程,为学生拓展教材内容,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参与积极性,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跟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逻辑性非常强,小学生年龄较小,属于具象思维模式,因此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1]。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手段,改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的专线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的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教师讲解的内容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脱节,导致教师上课很辛苦,学生听得很认真,但是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融合数学文化的应用,在新课改教材当中融合数学文化知识点,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推理演绎过程的了解。只有学生对于数学文化掌握熟练,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上对于数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提升数学学习质量。
在数学课堂上融合数学文化,能够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通过引入数学文化历史,还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集体化的展现出来,为学生创建出有效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难度降低,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融合数学文化有效教学方法
1.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小学阶段在学习中应用的数学教材内容,包含有较多的数学文化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多元化的开展措施,有效创新了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来给学生呈现出更加生动和活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能够直观立体的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有效改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3]。一般来说很多数学文化并不是在数学教材中单独出现的,会跟数学知识和例题一起共同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深入挖掘本节课教学知识点钟包含的数学文化,通过教学工作的开展,让学生既能够学习数学知识,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魅力。数学文化元素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学习思维,提升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能力的提升。在数学发展中存在很多趣味性的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故事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的知识点时,教师让学生首先回忆一下之前学习的对分数的认识,说一说分数产生的情况。学生们之间已经学习过分数的相关知识点,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产生的数据。教师为学生讲解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分数的时候,会使用算筹来表示分数。后来殷夫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之后,分数就变成了现在当前我们使用的表达方式。在此过程中说明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步数学家们不断地创新努力、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才能够让分数的计算变得越来越简洁方便。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教师在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强化学生杜宇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4]。例如在学习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测量石头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能够强化空间观念,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师为学生讲解曹冲称象的故事,在故事中曹冲就是把大象的重量转换成为石头的重量。阿基米德的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利用皇冠的体积来转换水的体积,这些故事的学习都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产生帮助,并理解如何使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事物观察更加仔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合数学文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融合数学文化,教师要首先自己认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把数学文化体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更加深刻[5]。例如在分数加减法知识点的学习之前,教师让学生提前进行只是预习,并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跟分数加减法有相关的内容。学生们事前会对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解和思考,这样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自然会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利用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自主解答数学题目,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在小学数学概念性知识点的教学中,跟数学文化相融合,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在概念迁移和拓展的过程中,融合数学文化,帮助提升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打开学生的学习眼界。
3.利用人文情感教学提升数学文化的生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的加大情感目标的比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人文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关注自我、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地提升数学文化的生命力。例如在学习了《确定位置》知识点之后,教师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这些知识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并阐述一下自己产生这些感受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尝试自主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了教师对自己感情体验的重视力度,让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达到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升华,既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新课改要求,也能够强化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生命力。
4.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具备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价值,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6]。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课堂上交时要带领学生感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美学价值,培养学生具备审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料,挖掘审美能力培养材料,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让小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学习感受数学的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十分重要,数学文化能够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小学生具备民族自尊心。教师需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元素,实现数学文化渗透,能够为后期的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炳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4):45-46.
[2]邵淑杰.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4):94.
[3]董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1(07):19-20.
[4]梁惠.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J].教育界,2020(52):68-69.
[5]孙环,王爱玲.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4):35-37.
[6]洪莎莎.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