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初任教师成长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5期   作者:牟利平 唐镭
[导读] 中学初任教师作为中学教师专业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牟利平  唐镭
        水富市第一中学
        摘要:中学初任教师作为中学教师专业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能否顺利通过适应期,直接影响到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所以,关注中学初任教师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初任教师;成长;对策
浅析中学初任教师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初任教师基本都是抱有成就一番事业的美好愿望进入教师行业,他们刚从师范院校毕业,虽然已经熟悉校园环境,但现在需要重新认识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要仔细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在懂得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亲自从事教学实践以了解教学的真实情景并获得教学经验,实现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一、分析初任教师成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专业表现水准、需求、心理、信念等。由于教师有个体差异,一个新教师从导入阶段发展到下一阶段,所需要的时间并非一定,有些初任教师可能只需要两、三年就可成为胜任教师,有些可能要多达四、五年时间才能成为合格教师。
        作为新任教师,他们除了需要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外,加之对教材和教法不熟,更需要多花时间钻研;同时向本校优秀教师学习,课堂观摩和外出学习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初任教师不仅要和同行老教师一样进行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还要抽出时间参加培训和研修,上下班都有忙不完的事。这就给初任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缺乏时间反省自己的教学或向他人学习,他们学会的只是如何把这一大堆事务应付过去,而不是精致地教学,这样不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二、对中学初任教师成长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有学者指出,“作为主体,交往者必须有尽可能清晰的自我意识,教师的自我意识中包含着他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学生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应包含着对创造‘理想的话语环境’的追求,敞开自己的视界并促使学生敞开视界”。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我专业素养众所周知,学习是个体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中学初任教师更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中学初任教师深刻感受到了新课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己有的专业基础知识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对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因素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感。同时,现阶段的中学初任教师普遍存在着专业基础知识陈旧、教育学理论知识匮乏、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许多教学活动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也就无法获得更加理性的认识。“新的教育精神是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三、对学校的建议
1.切实减轻初任教师工作负担
   学校不能把初任教师当作经验教师而给予同样强度的工作量,要尽量减轻初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减少初任教师教学工作量,减少带教班级和授课时数;尽量少安排初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严格控制和减少量化考核指标,不以指标为唯一参照标准等,给予初任教师更多额外的自由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和安排,要鼓励他们多观摩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可以向老教师请教教育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写反思日一记,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实现自我专业发展。


        2.营造开放和谐的学校专业发展环境。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一方面需要初任教师的自我努力,同时,也与初任教师所在学校的工作环境息息相关。初任教师所在学校的专业发展环境如何,对于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一个有教育改革和追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学校里,教师们也可能追求专业发展;反之,在一个墨守成规的学校,教师们自然可能墨守成规,当然这并不排斥有个别或少数教师的自主发展。不过,要多数教师的自主发展的局面的出现,看来学校起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实施的策略——实行师徒结对,重视教学常规训练。为每位新手教师配备一名富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传、帮、带,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予以指导。着重在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如何体现新旧知识衔接、如何启发引导、如何复习巩固等,通过讲授、观摩等体的强化手段,让新手教师真正学会操作方法,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同时,跟踪检查他们运用教学常规的情况,并及时解答他们关于教学策略的疑难问题。
        4.倡导科学合理的初任教师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产生激励作用,让初任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以发展性的初任教师评价制度为主,奖惩性评价为辅。奖惩性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结果,行政管理色彩浓厚,这种评价式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外部力量的推动。发展性评价注重的是过程,其评价方式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教师内在的驱动力,具有竞争性、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征。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它克服了奖惩性评价的许多弱点和缺陷,在理论上更符合教师自主发展的需要。在对初任教师的评价方面,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奖惩性评价为辅,应给予初任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考核指标,关注初任教师在平常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表现,多表扬,少批评,以此激发初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减少量化考核指标,为初任教师“减负”。现行的量化考核指标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对于尚处于专业发展初期阶段的初任教师而言,现阶段一些中学制定的考核指标过于繁多,过于细化,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无形中增加了初任教师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作为学校管理者,对初任教师评价指标中,有些必须量化的指标应该照样考核,如上班出勤率、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学生管理工作等,对这些量化考核指标必须照例执行考核。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初任教师发展实际的考核指标,如科研成果、评优评先、班主任工作、学生成绩等,则应该减少甚至免去,以此让初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初任教师尽快渡过职阶段。
        (3)评价结果公开化、透明化。初任教师由于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考核标准等还不清楚,对评价的指标、评价的程序、评价的主体等缺乏认识,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就应该改变传统的只给初任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结果的做法,要重视初任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反馈意见,与初任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于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要耐心讲解,使初任教师更有方向性。同时,对照评价指标的具体要求,帮助初任教师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为初任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让初任教师扬长避短,有标准可依,提高初任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初任教师在不断自我反思中,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杨.专任教学导师制——初任教师入职引导的有效途径[J].文教资料,
        2007(9):101-103.
[2] 缪苗,许明.美国初任教师资格标准与考试制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
        2007(5):34-39.
[3] 桂建生.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主发展和专业对话[J].当代教育论坛,2003(12):47-50.
[4] 李伟胜.在教育交往中生成更多的发展可能性[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14-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