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合作时机,提高中学生解题能力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韩丰璐
[导读] 初中是培养学生正确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数学培养学生严谨思维、解题思维、系统思维的关键学科。要想在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下,科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就要紧抓课堂教学合作时机,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数学知识学习,掌握相应数学才能。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促使数学教学稳健发展。

河南平顶山舞钢市第一初级中学   韩丰璐     462500

摘要:初中是培养学生正确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数学培养学生严谨思维、解题思维、系统思维的关键学科。要想在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下,科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就要紧抓课堂教学合作时机,在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数学知识学习,掌握相应数学才能。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促使数学教学稳健发展。
关键词:合作时机;中学生;解题能力
        前言:
        数学教师要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抓课堂合作时机,首先,就需要深入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内涵,将“合作”视作该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核心。而后在正式教学活动中,科学分配学习小组,大胆放手让学生实践。促使学生通过个体角度的努力,有目标、有计划的实现合作实践目标,在良性竞争氛围中不断向前。
        一、根据学生特点分组,优化小组合作讨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合理应用在现实生活。而合作学习法是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主要路径。因此,在初中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合作学习时机,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解答充满兴趣。只是,细观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数学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法,为学生分配学习小组时,都是按照座位分布固化分组,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均衡搭配。所以,数学教师要想通过抓住课堂合作时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首先,就要在分组方面,改变传统分组方法,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分组[1]。如:在数学教师在展开正式教学活动前,通过早期调查掌握,了解班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学习取向等,以避免“同质化”为基准,将学生打乱分组。
        二、应用探究式合作教学,夯实学生解题能力
        (一)选择挑战性数学问题,加深小学合作必要
        教师是数学教学的前提,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无论是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还是在学生个体化的学习探究中都是如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发自真心的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数学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想发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化合作的实际必要,直接间接的促使他们自主向其他同龄人寻求合作[2]。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诱导学生下意识讨论。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有理数”一课时,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完毕之后,直接用提问互动的形式,为学生列出实践例题:已知(a-3)2+|b-2|=0,求ab的值为多少?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在看到具体题目时,与小组其他同学、周边同学展开讨论,而后在相互启发下,找到快速解题的实际切入点,深切体会独立解题与合作解题的不同优点。
        (二)选择多样性数学问题,强化小组合作热情
        要想让学生愿意自主进入合作学习,数学教师除了要在新知教学环节,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当堂数学问题外,还需要以“挖掘学生的数学入热情”为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具备多样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直观的解题情绪变化下,感受到基于合作学习产生的“兴奋感”“成就感”“自豪感”等,持续强化解题热情。面对任何数学问题,都不逃避不胆怯,而是直接与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合力解决[2]。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整式的加减”一课时,在课堂接近尾声之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学生在做数学题时,误将题目中所求的“A-B”看成了“A+B”,结果得出的答案是3x2-2x+5。那么已知原本的题目信息为A=4X2-3X-6。


同学们可以求出该题“A-B”的正确答案吗?学生往往跃跃欲试,且代入感较强,直接与同桌或者前后桌进行快速讨论,在具有一定多样性情境的新颖题目中,找到适宜解题思路,热情满满。
        (三)选择开放性数学问题,强调小组合作深度
        在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之后,助推学生深度合作,需要数学教师使用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带动学生合作解题。毕竟,对于尚不具备成熟系统思维的初中生而言,开放性数学问题与挑战性数学问题仍是存在明显的难度不同,开放性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且可以更加有效的锻炼学生解题思维。因此,数学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活跃解题视角,就可以根据真实的课堂教学状况适度留下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拓展解答[3]。例如:数学教学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时,考量好当堂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预留如下问题:解方程2(x+1)-3(4x-3)=9(1-x)共有几个解题方法?刺激学生延展讨论,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拓展中,有效延伸合作广度。
        三、把握知识与知识的合理衔接,强化学生做题思维
        在初中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数学教师不愿意过多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避免课堂时间不合理浪费。有一部分数学教师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预留给学生的解题时间相对较短,有时候学生还处在上一环节的思考、探究,数学教师已快速进入下一环节解题启导。因此,在这样常见的课堂教学问题背景下,数学教师就要关注数学知识教学的知识与知识连接,尽量保证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让学生学通学透,合理加强解题思维[4]。例如,在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有许多新知都是从旧知迁移而来。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握新知教学与旧知巩固之间的实际锚点,以激活学生合作探究为目标,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以“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为例,该知识点与之前教学的“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关系密切,数学教师在导出相交线例题时,不妨也代入一定的线段知识或者角的知识回顾,将它们一起融合在实际例题,影响学生的做题思维。
        四、加强教学反馈交流,打通学生合作阻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条件限制,经常会出现解题经验不足而欠缺独立解题能力,抑或是一题易错,自信受挫的胆怯心理问题。也就是教学中常说的“学习阻点”问题。数学教师要想以此为基,抓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作时机,就需要重视解题教学的当堂反馈,以学习反馈做辅助,调整后续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找准合作学习方向,科学走出学习困境。例如,数学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表现,发现学生在实数题目解答上易于出错后,在正式课堂巩固环节,避免追求表面化合作“热闹”,而展开专门的错题讲解指导,让错误点相同的学生先行交流为何出错?而后数学教师针对比较,逐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易错题汇总、讨论、汇报。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不但可以短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言,也具有十分关键的长远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层教学,在读题、解题、反思的全过程解题启导中,巧妙抓住课堂合作学习时机,引导学生协力提取题目有效信息,简化解题的实际过程,激活解题内在动力,培养优秀解题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瑜林,钟晓薏.大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阻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以嘉应学院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1(02):52-57+109-110.
[2]李让美,郭衎,曹一鸣.学生合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教师注意——基于15位职前数学教师的眼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2):42-47.
[3]杨艳丽.i+1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基础英语合作学习课堂中的使用策略和实践研究[J].英语广场,2021,(05):122-124.
[4]邵晏.好风凭借力助力巧遴选——基于学科融合的政治学科解题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9):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