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   作者:张油甘
[导读] 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中西部地区劳动人民转入沿海地区等发达城市务工,因此很多中西部地区儿童变成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年不在家,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心理缺陷。而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班主任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此时应该承担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不良心态。

东省陆丰市东海镇红卫学校   张油甘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很多中西部地区劳动人民转入沿海地区等发达城市务工,因此很多中西部地区儿童变成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常年不在家,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导致部分儿童出现心理缺陷。而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班主任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领路人,此时应该承担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不良心态。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引言
        对比城市儿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率相对较大。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管束和陪伴,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甚至是比较自私冷漠,所以班主任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帮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缓解留守儿童内心的不健康情绪,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及主要成因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父母的陪伴教育,但因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其本身并不能拥有实际意义上的完整家庭。此外,儿童本身处于不经世事的年龄,此时缺少父母管束,其生活及学习都无法得到全面的照料,因此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有的留守儿童为了排解自身的孤独会拉帮结派,遇到问题办事鲁莽、意气用事;而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及外祖父母常年生活在一起,老人对其过于溺爱,导致孩子自私不顾他人感受;甚至部分留守儿童被寄养在他人家中,因此遇事不敢发生,过于自卑最后导致抑郁,这些都是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2.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1收集留守儿童资料并制定档案,采取个性化关爱方式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相对较多,但班主任因为本身工作比较繁重,为了确保每个留守儿童能够获得班主任的针对性指导,此时作为班主任可以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采集资料制成档案之后存档。首先,到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充分了解儿童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监护人以及父母在外务工情况,记录在册之后,结合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特点、学习状态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制定对应的关爱计划。最后,教育过程中结合儿童当前的心理缺陷及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指导,或给予父母亲式的关爱帮助孩子,引导其学会与他人交往,更好的融入到班级环境中;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儿童进行一对一交流,结合他们的个人情况针对性解决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逐渐帮助幼儿缓解成长过程中的不良思想和情绪。
        2.2向留守儿童传输健康的心理知识
        作为班主任自身要不断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进而向留守儿童传输正确的思想。


首先,要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留在家中并不是被父母抛弃,而是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与父母分开,这样有助于帮助儿童培养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用儿童学会认真理性的去思考问题。其次,很多留守儿童存在自卑心理,觉得自身不够优秀,遇到困难事也不会解决问题,遇到失败的事情时更加自卑,长此以往导致其缺乏信心、胆小怯弱。此时,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让儿童意识到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如意不成功,要学会敢于面对挫折,不要逃避问题,正视自身的不足和失败,进而将沮丧转变成自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根本上提升留守儿童自身的心理承受力,这也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2.3组织集体活动,与留守儿童进行互动
        在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其成长的重要环境,而学校环境中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团队环境来影响留守儿童,缓解儿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问题。比如,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此时我们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吸引性格孤僻的学生积极参与,给其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与其进行互动交流,更好的了解留守儿童内心所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帮助幼儿克服自身的不良心里状态,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群体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留守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同时也有利于其学习他人的长处,提升其综合素养。
        2.4通过家校互动,共同培养留守儿童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出现不健康心理主要是因为缺乏家长陪伴和管束,此时班主任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同时还应该与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及时进行沟通,实现家校互动,让幼儿既能得到在校班主任的关爱也能得到父母及监护人的关爱,全方位关注其心理发展。此外,作为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与在外工作的父母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成长情况,劝诫父母尽量每天或每一个星期定时与孩子打一通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汇报自己情况之后老师还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汇报学生在校情绪及性格变化情况,与家长分享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拉近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距离,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校园和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欢乐。
        四、结束语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没有父母的陪伴,也很容易出现大小心理问题,这也是当前社会教育持续关注的问题,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及学校的系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参与者,一定要积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情况,让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进而让你留守儿童能够和正常儿童一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健康成长。
[1]关强,朱国武,王江洋.新希望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J].辽宁教育,2017(08):5-7.
[2]陈碧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6-7.
[3]毛永贤,李虎,曹杏田.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探索———基于对T市的调研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15(02):9-1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