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凌 练思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综合ICU 科广东省广州市510530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6例,入选患者均接受ICU机械通气,随机分成对照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便秘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负性情绪;表格式管理;集束化护理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急症,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具有复发几率高、致死率较高以及病发速度快等特点。并且,可能因脑部血液灌注的缺乏,导致患者出现脑部细胞损伤的现象问题,同时出现因神经系统遭到破坏引发的功能性障碍,脑梗死患者入院后,需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以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果[1]。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给予患者急救护理,可能延长急救时间。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通过制定集束化护理表格,高效实施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急救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6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于我院就诊的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0.56±1.1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1h,平均时间(6.53±0.32)h;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47±1.2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2h,平均时间(6.51±0.34)h。纳入标准:经心电图和临床表现确诊为脑梗死;桡动脉搏动良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血栓性疾病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医护人员给予患者一般急救护理和药物护理,仔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观察组以对照措施为基础实施集束化护理:①集束化护理小组:选取五名优秀的医护人员组成集束化护理小组,包括心脏内科、急救科、外科和影像科等。小组成员查阅既往脑梗死资料,总结疾病症状、护理措施、并发症等问题,将临床经验与患者情况相结合,制定程序化护理表格,医护人员每执行一项护理均在表格后详细记录,避免遗漏,从而提高护理效果。②护理实施:a.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先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再监测其生命体征。同时,准备抢救器材和药品,一旦患者发生脑梗死,可争取抢救时机。b.指导患者呈半卧位,采用面罩、鼻导管等方式吸氧,再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调整合适的氧流量。c.脑梗死后易在24h内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应加强病房巡视,便于及时处理。若患者存在溶栓,应及时查看创口是否出血,避免再次发生心肌梗死。d.脑梗死患者因病情危急,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脏负担,进而加重病情。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讲解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正确了解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并且,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采用轻音乐、视频等方式针对性疏解患者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e.入院后,患者饮食应先以流质饮食为主,病情稳定后可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f.入院48h内,若患者无大便,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其蓖麻油通便。若患者有便意而排便困难,可给予患者开塞露。
1.3 观察指标
①显效(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均恢复至正常水平,NIHSS降低幅度大于50%),有效(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有所改善,NIHSS降低幅度在10-40%之间),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②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排便情况
.png)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9%,18.42%,P<0.05),见表2。
.png)
3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护理,通过合理组织、有效设计护理措施表格并实施,以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其中,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组员根据脑梗死症状、护理措施等方面的资料制定护理表格,每完成一项护理便详细记录,避免遗漏,有利于医护人员按步骤持续性完成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执行能力,还能争取抢救时间,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8.9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18.42%,与刘浩[2]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对提升ICU机械通气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及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丽平, 江宇云, 梁阳娣,等. 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吉林医学, 2018, v.39(06):178-179.
[2] 刘浩, 张宏, 高燕,等. 集束化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8, v.40(08):154-157.
第一作者:闫凌(1991.09--),女,土家族,籍贯:湖南常德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重症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