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炎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3期   作者:王致丞
[导读] 支气管炎指的是支气管以及粘膜、周围组织的发生了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王致丞
        巴中市巴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636000
        支气管炎指的是支气管以及粘膜、周围组织的发生了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症主要是因为病毒、细菌对支气管、支气管粘膜、周围组织的反复刺激导致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天气寒冷、呼吸道小血管的痉挛出血等为本病的促进因素,此外空气污染、吸入粉尘等也是引起支气管炎的因素。

        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1)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多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等。也可出现较轻微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咽喉疼发痒、四肢乏力、全身乏力以及可能伴随咳嗽、胸骨后疼痛等。早期患者有痰但不多不易咳出,之后痰液可以随病情发展转变为更浓型痰液。患者容易因为寒冷、吸入粉尘等引起咳嗽,咳嗽一般在早晚明显,可以是阵发性也可以是持久性。咳嗽严重时可有胸痛、呕吐等症状。
        (2)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患者每年都有持续性的慢性咳嗽以及咳痰,并保持在三个月以上。反复咳嗽,随病情发展加中咳嗽是此病的突出特点,症状较轻的患者,咳嗽多在春东季节表现,早晚较突出,尤其是早晨比较明显。严重的患者,可在四季均表现明显的咳嗽,且在早晚尤为明显,春东季节尤为剧烈;痰液,痰液多是白色粘稠多泡沫状。早晨咳痰明显,但是由于痰液较粘稠不易咳出。在受寒冷、感染之后痰液明显增多,粘度明显增加,此时可以表现为黄色脓性痰液,因为剧烈咳嗽可使痰液中带血丝;气喘,当支气管炎患者有呼吸道感染现象时,可以导致气管黏膜的损伤、充血,此时痰液会堵塞气道则可产生气喘;反复感染,支气管炎受很冷刺激较为敏感,在受寒之后可以出现呼吸道的反复感染。感染之后可以加重患者的气喘,使咳嗽、咳痰严重,痰液增多。
1、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具有典型的季节性,在冬季发病率很高,多是因为肺部感染或急性支气管炎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临床上主要的特征为咳嗽周期较长同时伴随有咳痰,胸闷,气短,喘息,严重时会引起肺气肿、肺心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极为不利。为了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西药长期治疗带来的不良副作用,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运用于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方法。将130名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的方式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表现等等进行西药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止咳化痰治疗。使用的主要抗生素为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等进行静脉滴注和口服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严密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给予及时处理。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每日2次,每次20ml。
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治疗下葎为80.00%。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更显著。同时对比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总疗程下来,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所需要的费用也较低。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不良的影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疾病。在中医认为治疗的重点在于是解表清里、清热化痰、宣肺平喘。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抗炎解毒的效果,适合运用于该疾病。其成分为:青蒿、金银花、栀子。青蒿长于解暑、退热、 凉血 、截疟。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等功效对多种细菌有抑制效果。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发病率高达20%~30%。慢性支气管炎具有反复发作的特性,治疗的难度较大。目前治疗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西药治疗。而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又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受影响使得病情加重。因此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的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进行探究。
治疗方法。将78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的方式为口服必嗽平16mg/次,3次/日,阿莫西林胶囊0.5g/次,3次/日。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旋复代赭汤加减方,药物的主要成分为:旋复花20 g,代赭石15g,党参15g,茯苓15g,大枣10g,半夏10g,杏仁10g,白前10 g,款冬花10 g,桔梗10g,甘草6g。使患者的情况加减药物。如果患者痰液呈现黄色且粘性高,属于热者增加瓜蒌15g,川贝10g以及黄芩10g;如果患者的痰液呈白色,比较稀薄,则属于寒者,此时加用干姜10g,细辛6g;如果患者感觉胸口较闷,则增加莱菔子15g,葶苈子 10g,厚朴10g。汤剂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
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效率为94.87,对照组的治疗效率为82.05%,由此可以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更好,更值得临床的广泛推广使用。
如果是支气管或者支气管周围组织发生了异常的炎症反应,那么就可以判定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同时伴随气喘。病程较长,期间可反复发作。严重的患者出现肺气肿、肺心病以及动脉高血压等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在传统中医中以四诊、八纲辨证为诊断的基础将该病诊断为火与痰的病例。中痰多是由于多食肥腻食物,脾虚不运水液,致使湿聚而至痰。本方剂中的代赭石、旋复花都具有祛痰、顺气之效;款冬花、白前、桔梗、杏仁具有化痰、润肺、降气的效果;大枣、党参具有健脾益气之效;茯苓、半夏可以健脾渗湿,化痰祛湿。几种药物联用就可以达到脾肺兼顾,标本同治。
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西医治疗。抗感染治疗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与氨节青霉素合用;除痰止咳药:使用复方甘草合剂、化痰片等;解除支气管痉挛药物:使用氨茶碱、舒喘灵;必要使用吸氧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中医治疗。偏寒型,症状为多痰、咳喘、畏寒等,中药治疗单纯偏寒型使用二陈汤或平胃散(苍术、半夏、茯苓、川厚朴、陈皮、款冬花、杏仁、紫苑)起到温肺健脾、化痰止咳作用;喘息偏寒型则用苏子降气汤加减(川厚朴、苏子、半夏、五味子、生姜、陈皮、桂枝、麻黄)以起温肾化痰、止咳平喘。肾虚不纳气患者加用蛤蛤尾、 拘祀子。偏热型,表征为咳喘、痰黄粘稠。单纯偏热性型使用泻白散加减(前胡、桑白皮、甘草、杏仁、瓜萎仁、枇杷叶、浙贝母、黄荃、地骨皮)治疗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喘息偏热型使用定喘汤加减(白果、麻黄、款冬花、甘草、杏仁、苏子、半夏、桑白皮、黄荃),热严重患者加用生石膏、金银花、连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