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薇1 葛怀涛2
1河北澜途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近几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化工企业发展规模日益增大的同时,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居住环境产生了影响。与普通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方式相比,工业危险废物的处置方式比较特殊,涉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基于此,论文重点针对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地下水环评;工作
1引言
目前,我国的危废年排放量已经超过5000万t,且在46大类479种危废名录中,以工业危废的占比最大。所谓工业危废,指的是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毒、易燃、有腐蚀性、感染性或较强化学反应性或其他有害特性的废物。只有对工业危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才能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解决工业危废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准则。只有加强地下水环评工作,才能从技术角度提升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质量,促进环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与地下水环评的概述
因为工业危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主要就是对项目建设期、项目营运期、服务期以及服务期满后工业危废的全面检查与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工业危废的接收、工业危废的标准鉴定、工业危废的储存与运输、工业危废的预处理与处置工程、工业危废处置过程中的风险防控等。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中地下水环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下水污染因素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对策。
3工业危废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流程
3.1确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在工业危废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工作中,确定出地下水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是第一步。针对地下水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的确定,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下水环评的级别判断需要与地下水污染物和饮用水源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进行。相同的工业建设项目可能会出现多个不同的填埋场,只要填埋场的位置没有重叠,工业危废填埋场的地下水环评工作也要按照相应的要求展开,其评价级别应当为二级或者一级。
(2)地下水环评工作的范围确定,需要以处理项目的具体范围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常用的确定评价范围的方法主要有三种:①查表法。其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是其判定结果可能会与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差距较大;②公式计算法。其具有简单易行的优势,但是因为主观性较强,所以适用范围相对局限,只有相关资料数据满足相关计算要求,才能有效运用公式计算法进行评价范围的确定;③自定义范围法,即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自行确定。工业危废地下水环评处置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自定义范围的方法更为适合。
(3)针对保护对象的确定,需要明确最基础的保护对象应为潜水含水层和可饮用水源水层。另外,国家也对环境敏感区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地下水环评工作的开展应当加强这一区域的保护。
3.2判定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程度
在地下水环评工作中,要想提升工业危废处置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重视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的判定。
首先,环境保护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潜在含水层;②在建设项目的影响下可以开发饮用水的含水层区域;③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分散式应用水源地;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涉及的地下水环境敏感区域。
其次,针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判定。需要先保证地下水评价范围的判定质量,然后以此为基础,结合环境敏感程度进行相关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容的判定。虽然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的判定比较简单,但是如何确定其是否处于敏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在判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建设工程设施不在同一评价范围的情况,此时就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内容和布置来确定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3.3开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3.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针对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对评价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重点了解评价范围地下水的类型与结构。其次,加强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点、各不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水力联系等方面的分析。最后,如果评价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过于复杂,针对一级评价,需要做好相应的环境水文地质勘查与实验。如果评价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且没有完整的资料信息,那么在进行二级评价的时候,也需要对现场进行水文地质勘查与实验,对现场包气带特点和防污性能进行确定。
3.3.2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也是地下水环评工作的一部分,应该在评价范围内,对项目产排同种特征因子的地下水污染源进行取样分析,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地下水污染源的确定。如果涉及改建项目或者扩建项目,那么还需要在可能产生污染的工业危废处置装置和设施的附近区域展开现状调查工作。
3.3.3环境现状监测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应通过对地下水水质、水位的监测,掌握或了解调查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地下水流场,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提供基础资料。针对环境现状的监测,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
首先,安全填埋场和一级评价的场地,需要布设7个以上水质监测点;可能会受到项目建设影响但却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需要设置3~5个水质监测点。且这些监测点应当布设到建设项目场地、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以及地下水污染源等地点。需要注意的是,建设场地的上游应当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建设场地的两侧也应当至少布设1个监测点,建设项目的下游,应当最少布设3个监测点。
其次,水质现状的监测,应当对8种离子、基本水质因子以及特征因子进行重点监测。如果是安全填埋场等一级评价场地,其基本因子的水质和水位的监测,需要以相关表格水文地质分布区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特征因子,则应当开展一期以上的水质现状监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了3年内任意一期的水质监测数据,那么只需要再补充一期水质现状监测即可。
3.4开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针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依据GB18598采取防渗措施,不进行正常状况影响预测,仅进行非正常状况影响预测。其次,遵循HJ2.1中确定的原则进行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预测。由于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隐蔽性和难以恢复性,所以必须要在“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下进行预测,确保可以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再次,结合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点、工程布置、环境保护要求、评价范围等对项目建设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进行预测。最后,针对预测方法的选择,也必须要结合现有的资料数据,并对工程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无法使用数值法进行预测,那么可以使用解析法或者其他方法。
4结语
综上所述,与其他工业或一般固废处置建设项目相比,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项目有专业很大的不同,其相应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也有所不同。对此,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判定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程度、开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文辉,曹瑜洁,张尧.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要点分析[J].环境与发展,2020,32(06):21-22.
[2]孙建军.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要点论述[J].绿色环保建材,2020(02):77.
[3]李旭健.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要点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9(11):26.
[4]陆长清,陈永兴,熊顺伟,黄贞岚,吴晓.工业危废集中处置工程的地下水环评要点分析[J].江西科学,2016,34(06):847-851+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