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技术经济工程咨询中心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项目施工技术难度高、工作强度高、安全风险大,施工现场地质情况复杂,周围环境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较多,施工过程需要妥善管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将对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的难点与突破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市政施工;深基坑支护技术;难点与突破途径
1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的难点
1.1地质地形环境复杂
施工期间需要针对地上的建筑结构和地下的建筑结构做好科学设计,特别是在城区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其地形环境较为复杂,地下存在众多的管线,对于基坑开挖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面对不同的地质,若建筑单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与合理的规划,将很难保障地基的稳固性,支护效果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场地的地质地形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1.2测量技术数据复杂
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建筑单位必然会全面地进行地质勘探,从而更好地掌握当地的地质形态与基坑岩层,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为施工设计提供参考。但由于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深度较深,相关的测量工作会面临较高的难度,为了提高深基坑数据的准确性,应该进行详细的分部测量。
1.3易诱发安全事故
深基坑施工危险系数较高,容易受自然、环境、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且此类因素多为不可抗因素,因此其施工风险较大。同时,基坑施工的内容较为复杂,任何一个细节都容易对其安全性造成影响,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明确了解各施工流程,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安全。同时,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容易对建筑的整体结构造成负面影响,预留安全隐患,但基坑施工的质量必须得到保障。为了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技术人员必须做好现场勘探工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制订完善的防护方案。
1.4基坑深度大
城镇建筑数量不断增多,意味着土地资源不断减少,高层建筑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率的提升,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其基坑的深度也会增加,如此才能保护上层建筑。很多城市的高层建筑的基坑深度己经>20m。
2 深基坑支护施工关键技术
2.1 钢板桩支护技术
钢板桩支护技术采用钢板桩和热扎型钢,通过钢板墙方式,固定和隔离土壤,挡水性能显著。钢板桩支护技术可以应用到8米深度基坑工程中,在软土地基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广泛。钢板桩支护技术可实现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
2.2 土钉墙支护技术
土钉墙支护技术属于常用支护方式,在深基坑内插入细长杆,确保插入密集度,同时在细长杆上方铺设钢筋网,利用喷锚形成保护层,对土体进行保护。土钉墙技术可以应用在深基坑中,联合其他支护方式,使用成本比较低。然而土钉墙支护技术无法应用于高地下水位地区,并且会受到建筑物沉降与移动影响。
2.3 排桩支护技术
排桩支护技术的灵活性较高,可以扩大应用范围。在软土地基中可以应用连续排桩技术,利用支护桩注浆防水支护工程。设定一定数量的挖孔桩,可以组成柱列式排桩,在深基坑土质良好地区、低地下水位地区应用广泛,不仅可以防水,还可以起到挡土作用。应用密排钻孔桩施工技术时,必须严格按照基坑深度选取。一般来说,基坑深度越高,密排钻孔桩排列密度就越大,所需设备支撑就越多。
2.4 地下连续桩技术
地下连续桩支护技术的应用较少,主要由于资金成本高所致,施工后期还需做好相关处理,人力物力花费较大。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应用期间,可以发挥出较高实用性,具备较多应用优势,成为深基坑工程的关键性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基础工程的发展。通过应用地下连续桩技术,可以维护基础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面提升基础施工在承重方面的应用。此外,注重基础施工的应用,可以确保基础工程质量和安全,相应提升工程建筑的发展。
3 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控制要点
3.1 施工准备阶段
3.1.1技术准备
针对工程工期紧,准备期短的情况,需要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深入仔细地熟悉和学习。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协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会审施工图纸,加强施工人员岗前学习、培训工作。正式施工前,组织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3.1.2现场准备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修筑宽度为6.0m的临时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确定供水、供电、通讯等设备安装位置;做好现场规划,确定材料堆放、机械设备、临时暂设等位置,做好机械设备的进场管理,合理放置和安排施工用地;仔细核对进场材料的数量及堆放点,避免二次搬运。
3.1.3测量放线
根据规划部门、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准点和建筑定位图,组织测量小组进行施工控制坐标网点的测量放样。根据市政工程的设计图纸确定基坑开挖线和控制点坐标,用全站仪确定控制桩,控制桩采用钢筋桩,沿轴线桩设置,并撒白灰线进行准确标识。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工作,开挖时确保基坑平面位置准确。对于改移管线,精确定位现有管线,避免施工时损坏。完成测量放线后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经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作为后序施工的定位依据,再开展下一工序。
3.2 泥浆的制备与管理
采用自然造浆法制备泥浆,需定期进行检测,保证泥浆的性能。自然造浆如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自然造浆和红土造浆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地调整,定期清理泥浆循环系统的沉渣和废浆。泥浆池安排专人维护、管理、负责。冲孔桩泥浆量大,应合理设置泥浆池,及时清理并外运泥浆,防止泥浆无序排放或外溢从而破坏场地及施工便道,影响运输商品混凝土车辆的行驶路线,从而影响桩身混凝土浇筑进度。
3.3 钢筋笼安装技术要点
钢筋笼安装时,钢筋笼上设置垫块保护措施,入孔时应徐徐下放,防止高起猛落强行下放和左右旋转。上下节钢筋笼连接应保证主筋对正、钢筋笼垂直,焊接应对称进行。钢筋笼安装完成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认真检查安装稳定性,避免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笼因为不稳定造成错位。根据项目实际标高确定吊筋长度,吊筋点焊在机台上面。
3.4 基坑开挖要点
要对当地环境进行监测,特别是要对地下水位进行测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水位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是工程施工能够得以继续的根本条件,如采用提前设置基底标高的方式,对地下水位深度进行控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制订合理的方案,满足现场施工建设的要求;另外,要注重对周边建筑的加固,对地质变化要时刻关注,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3.5 基坑内支撑梁拆除技术要点
支撑拆除作业必须坚持先换撑后拆撑,以及支撑系统永久闭合的原则。支撑拆除应逐根对称进行;先拆连系梁,再拆主撑;主撑先拆角支撑,再拆对撑;角撑先拆短角支撑,再拆长角撑。施工单位应根据切割分块图,分段切割拆除内支撑梁。支撑梁切割前应正确放样,使切割后的重量尽量接近理论计算值。切割后的钢筋混凝土块应小于吊装机械的最大承载力,以确保混凝土石块吊离的安全性。拆撑过程中,应加强基坑位移监测,如果监测数值超出警报值,支护结构变形较大,应立即停止拆撑,并分析原因,采取应急施工方案,确保基坑安全和拆撑工作的顺利完成。
4 结束语
无论从复杂程度还是从难度来看,市政工程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都不可小觑。建筑单位要把握好施工要点,对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分析,在精准的调研和密切的监测下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促进深基坑施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伟鹏,孙寓明.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的难点与突破途径[J].砖瓦,2020(09):171-172.
[2]张慧芝.浅谈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9):10+12.
[3]王伟.市政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的难点与突破途径[J].技术与市场,2020,27(0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