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新建浦江镇芦恒路北块居住小区3-2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装配式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张建 张黎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建普通住宅、回迁房、保障性住房等项目采用装配式结构。
        上海鲁班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建普通住宅、回迁房、保障性住房等项目采用装配式结构。为了能使是装配式项目更好的提高施工质量,提前发现问题,减少返工,从而节约工期,BIM技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BIM技术可以提前发现并解决配式项目从深化设计-预制构件生产-现场吊装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问题。
        关键词:BIM技术;较少返工;节约工期;解决问题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地块东至浦锦路,南至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西至220KV市政高压走廊,北至规划道路;
        项目地下1层,单体14栋,1#楼~7#楼18层,8#、9#楼3层,10#、11#楼1层,12#楼1层,13#楼1层,14#楼1层,总建筑面积:87936.5㎡。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局部预制构件。
        2.项目重难点分析
        1)PC构件吊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碰撞;
        2)PC构件预埋容易遗漏;
        3)信息化管理难度大;
        4)结构工期、PC板安装施工、装饰施工、室外总体施工的工期难以控制;
        3.BIM技术应用
        3.1模型创建
        建模方式:二次建模
        本项目采用二次建模方式进行BIM技术应用,由于项目设计计划周期及项目特殊性,在设计阶段未能实现 BIM 技术进行正向设计,但为确保项目质量及BIM技术成果价值最大化,在设计后期利用 BIM 技术对整体而为图纸进行三维翻摸,并在三维模型的指导下,优化设计成果。
        3.2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
        冲突检测及三维管线综合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各专业模型,应用BIM软件检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碰撞,完成建筑项目设计图纸范围内各种管线布设与建筑、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相协调的三维协同设计工作,以避免空间冲突,尽可能减少碰撞,避免设计错误传递到施工阶段。
        3.3竖向净空优化
        竖向净空优化的主要目的是基于各专业模型,优化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并给出最优的净空高度。
        3.4虚拟仿真漫游
        虚拟仿真漫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 BIM 软件模拟建筑物的三维空间,通过漫游、动画的形式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空间感受,及时发现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或问题,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损失,有利于设计与管理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促进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与管理。
        3.5二维制图表达
        建筑项目设计图纸是以剖切建筑专业三维设计模型为主,作为生产制作、施工安装的重要依据。其主要目的是减少二维设计的平面、立面、剖面的不一致性问题;尽量消除与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设计表达的信息不对称;为后续设计交底、深化设计提供依据。
        3.6 PC施工方案模拟
        在施工作业模型的基础上附加建造过程、施工顺序等信息,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并充分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对方案进行分析和优化,提高方案审核的准确性,实现施工方案的可视化交底。
        1)施工作业模型。
        2)收集施工方案的文件和资料,一般包括: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图纸、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要求、可调配的施工资源概况(如人员、材料和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各技术经济资料等。
        3)PC构件吊装方案。
        根据施工方案的文件和资料,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定义施工过程附加信息并添加到施工作业模型中,构建施工过程演示模型。

该演示模型应当表示工程实体和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机械的运行方式、施工方法和顺序、所需临时及永久设施安装的位置等。
        4)结合工程项目的施工工艺流程,对施工作业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生成模拟演示视频并提交业主审核。
        5)根据施工单位建议、业主审核确认的局部复杂施工区域,进行BIM重点难点施工方案模拟,生成方案模拟报告。
        6)生成施工过程演示模型及施工方案可行性报告。
        3.7 PC构件吊装模拟。
        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方案对施工工序有很高的要求,构件吊装顺序出错会导致大量返工,造成工期和成本的增加。根据《标准层吊装循环工作计划》与《标准层预制柱、预制梁吊装顺序图》,在BIM模型中实现构件与时间尺度相关联,对PC构件吊装方案进行三维动态模拟。
        施工场地优化布置报告。利用BIM技术,在充分考虑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总包提出的场布方案提供优化报告。
        3.8构件预制加工
        工厂化建造是未来绿色建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工程PC构件预制率40%以上,构件深化设计与施工组织对管理提出很高要求。BIM顾问需对接总包,如采用RFID技术或二维码技术,为PC构件的加工、运输、堆放、吊装、安装、进度模拟等管理提供应用支持,运用BIM技术提高构件预制加工能力,优化运输、堆放和吊装方案,并对现场安装和进度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建筑质量等。
        1)按照PC深化设计图纸,与施工单位确定预制加工界面范围,并针对方案设计、编号顺序等进行协商讨论。
        2)预制构件深化建模。根据厂商产品参数规格,由BIM顾问建立构件模型库,替换施工作业模型原构件。建模应当采用适当的应用软件,保证后期可执行必要的数据转换、机械设计及归类标注等工作。
        3)对PC构件深化设计图纸节点进行钢筋、预埋件、安装支撑等碰撞检查,并提供优化方案和建议。
        4)施工作业模型按照厂家产品库进行分段处理,并确保与现场情况一致。
        5)将构件预装配模型数据导出,结合RFID技术或二维码技术,进行编号标注,辅助生成预制加工图及配件表、指导厂家加工生产。
        6)构件到场前,施工单位应再次复核施工现场情况,如有偏差应当进行调整。
        7)对构件的生产状态、质量验收、运输、堆放以及吊装方案进行信息管理,并利用构件预装配模型指导施工单位按图装配施工。
        3.9预制构件的碰撞检查
        通过 BIM 模型将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进行整合,查找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之间的碰撞点。
        降低成品预制构件在现场安装过程中存在冲突。
        3.10 BIM模型指导构件生产
        完善预制构件 BIM 模型深化成果,实现模型指导预制构件生产
        降低由于二维深化不足导致的构件返厂及材料浪费
        3.11 预制构件信息管理
        通过 BIM 系统生成构件二维码,生产阶段粘贴在构件上,后期过程中通过二维码扫描的方式将构件阶段反馈于系统,明确进展状况;利用 BIM 系统沙盘功能对所有构件生产运输计划进行展示,并设定任务提醒,实现精细化管理。
        4.结语
        随着传统建筑行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BIM 技术这种与时俱进的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BIM技术应用以来,给项目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带来了管理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BIM技术的发展,给PC项目的发展也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对PC构件的深化设计、生产运输、现场吊装都带来了很大的进步。
        虽然目前BIM 技术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经过近几年的推广,BIM技术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工程量计算、协同管理、深化设计、虚拟建造、资源计划、工程档案与信息集成等方面成熟了一大批的应用点。进入大数据时代,BIM 技术将彻底解决建筑行业基础数据创建、采集、计算分析、管理应用能力低下的现状,BIM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完美结合,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BIM 技术作为建筑业未来发展趋势,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影响是全面性的、革命性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