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效果的措施研究 解永健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解永健
[导读] 摘要:对于现代工程建筑而言,其普遍存在着大型化、异形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
        国脉通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对于现代工程建筑而言,其普遍存在着大型化、异形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诞生出了管线综合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能够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缩短施工的工期以及避免返工,从而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就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效果的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布置
        引言
        智慧楼宇的建设要求建筑机电安装的技术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应用PLC技术协作软件积极发挥立体模型的辅助作用,提高管线布置的科学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安排设置计划分配空间,提高合理性,才能做好管线之间的专业协调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能力与水平,加强精细化管理。
        1管线布置要点
        (1)管线布置过程中,要注意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即有压让无压;(2)在考虑实际空间大小的情况下优先对管径较大的管线进行施工;(3)首先施工容易安装的管线;(4)优先安装检修次数较多且安装较为困难的管线;(5)先安装工程量较大的管线,再安装工程量较小的管线;(6)对施工区域的操控空间、支架的支撑水平、温度保持成效、坡度高低等有关要求加以整体考量。
        2管线排布原则
        管线工程综合排布避让原则:(1)小管道避让大管道;(2)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3)有压管道避让无压管道;(4)非金属管避让金属管;(5)电气管线避开热水管;(6)低压管避让高压管;(7)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8)考虑经济性和综合支吊架等因素。
        3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效果的路径
        3.1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总结过去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专业协调工作管理小组。通过数字化的整合分析,发现专业之间的协调不及时是影响整体布置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团队强化综合布置技术,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中的数量控制要求对布置管线的位置进行定点定位分析。精度要求在99%以上,布置管线的偏差要控制在2‰以内。所有的施工人员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24小时内不能解决,就要提交到专业协调小组当中进行统筹分析,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现场管线混乱造成的施工盲目问题和施工返工复工的问题。
        (2)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与培训。通过数据统筹,发现一些施工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够,不具有专业的资质,严重影响管线布置的实际成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业人员在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中标注的数据位置和注意事项进行相关的操作。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审查,每两个星期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效果进行一次定向化的分析。在审查中,发现两次施工管线交叉的问题,一次施工管线重叠的问题,通过定岗定责的岗位责任制度查找责任人。安排相关的人员进行PLC自动技术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相关学习,彻底解决了这种管线交叉和重叠的问题。
        (3)管线综合排布科学策划。由于整个机电安装的复杂程度比较高,要想科学地进行管线排布,就要完善相关的工作基础。各个部门之间不仅要高效地配合,还要对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技术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定点定位分析,以提高整体布置的效果。管线综合排布后,还要提交给设计部门进行二次审核,可以减少设计和施工之间存在的不一致问题。
        3.2科学选取交叉点位置
        管线科学排布就是要减少不合理的交叉,通过更加精准的调查选择,不仅可以减少重叠或者是碰撞的问题,还可以更加合理地调整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一方面,在综合排布的过程中,要预留出管线的布置时间,一般来说,这个时间要控制在3~4天,通过综合排布技术的应用,这个时间可以下降30%~40%,但是,仍然要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交底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科学地安排施工的流程,首先要对建筑主体开洞口的位置进行精准的测量,才能为后续的管线综合排布创造出良好的空间,利用EMI技术对管线的各种交叉点信息进行及时的核对,确定节点图的位置与洞口的位置。
        3.3确定管线进高度
        高度的控制也是管线综合排布的主要内容,预留出管线综合排布的时间后,还要根据各种管线设备的对应位置来确定高度问题,如果高度不一致,就要调整位置图,选择科学的支架对位置进行合理的控制。一方面,要对剖面图和位置图的对应程度进行控制和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和图层叠加的方式寻找位置图和剖面图之间存在的差异点,更好地发现剖面图中显示出来的一些细节信息,从而对支架的定点定位进行优化设计。另一方面,要通过节点图控制的方法提高支架位置的针对性程度,专业管线要与高度良好配合,例如,车库地面净高度与专业管线之间的差值不得低于2.2米,这样可以保障空间的使用效率超过95%,实现业主方利益的最大化。
        3.4管线分类管理
        第一,在基地安装过程中,要对不同的管线进行分类,例如,供水管道与排水管道要分类进行,排水管道中,生活污水和热水污水要分开进行。不同的管道可能还会存在一些蒸汽废气排放的问题,例如,空调新风系统排放出来的热蒸汽就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因而要为这些管线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与燃气管线、建筑排气管、冷冻水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二,在安装过程中,要按照规范化标准操作步骤将车库综合管网进行优化设计与分析,对非机械停车库尽可能保障其位置靠近停车的上方,人防车库的综合图也要考虑在停车位置的上方,机械停车库的距离控制要满足量化分析标准。
        3.5管线距离控制
        在管线安装时,要考虑专业化需求,安装空间要在防护单元墙的施工标准内,还要遵守人防规范的特殊规定,加装防爆波阀等等满足安装空间的管理标准,一般来说,维修空间要大于500mm,才能减少后期维修工人的压力,安装要满足后期维修的一系列问题,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管线的弯曲,从而使得主干管线的通畅程度进一步提升。在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本着管线避热、避水的相关原则,对电气的管线进行优化控制与管理,避免由于遇热遇水造成电气管线的漏电问题,严重危害施工的安全。热水管线和蒸汽管线施工过程中,要加装现代化的传感控制仪器,对于蒸汽线路或者是热水泄漏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查找,保障足够的安全管理空间。
        3.6建设协调控制机制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的质量,通过统筹规划的方法遵循统筹设计部门的指导,设计部门、技术沟通部门和安装部门要进行联动控制,达到有效的配合。首先,各个工序之间要有效地配合,相互之间确保数据对接完整,施工程序流畅。其次,在沟通过程中,要相互监督,设计部门要监督施工管理部门,避免没有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规定造成后期的施工错误问题。而施工单位还要对设计单位进行科学性监督,及时地反馈施工现场的问题,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协调管理机制还要派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不同的管线设备的安装进行现场指导,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而言,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活动加以科学谋划,且构建健全的管控机制。联系作业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发问题来制定合理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工序,这样才能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的进度,进而能够推动建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大军.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J].地产,2019(24):165.
        [2]郑敏权.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2):237-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