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太原南站新中心星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5月上   作者:黄慧君
[导读] 体验性儿童公园有别于一般公园类型,更多的关注儿童互动体验与空间的营建,它给予儿童更多亲近自然的可能,借助趣味与主题的融入让儿童在公园景观中获得快乐。

上海再普景观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黄慧君

摘要:体验性儿童公园有别于一般公园类型,更多的关注儿童互动体验与空间的营建,它给予儿童更多亲近自然的可能,借助趣味与主题的融入让儿童在公园景观中获得快乐。本文从体验性儿童公园的相关概念入口,分析归纳儿童心理行为与特征以及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原则,以星光公园为实例,从公园主题的确定、活动功能的融入、空间地形的塑造以及植物群落的打造等设计特色分析,探索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思路。
关键词:儿童公园;景观设计;体验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类型多样的城市公园应运而生。儿童,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当中最重要的关注对象,儿童的成长与健康牵动着家长的注意力。在日常的生活与休闲当中,儿童公园成为家长假日亲子的最佳选择,户外亲子教育、休闲娱乐打卡、互动启蒙的需求都可以在公园中得到满足,同时关注儿童心理行为而引申的体验性儿童公园更是符合儿童特点与需求的自然乐园类型,它以鲜明突出的主题、多样丰富的功能空间以及安全自然的环境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体验性儿童公园概述
        1.1体验性儿童公园相关概念界定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来说,对世界的直接认知与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事物的接触与体验,这包含物体层面与精神层面两个方面,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便是体验性。体验性,是人类获得一种身临其境同时能够影响身心体会的主观感受,在儿童的认知过程中,体验性利于调动儿童的综合感官从而获得愉悦体验。体验型儿童公园是一种基于儿童的体验需求,注重地形,植物和空间等景观设计元素的有序组合的,以儿童的心理体验为重点的公园类型。儿童可以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并激发探索,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1]。
        1.2儿童心理与行为主要特点分析
        根据现有的学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乳儿期:0-1岁哺乳期;儿童适应世界的初期阶段,对外界有一个认知、学习的过程。
        (2)婴儿期:1-3岁托二期;有一定认知阶段且有表达自己情感与喜好的需求。
        (3)学前期:3-6岁幼儿园期;儿童开始学会与人交往,表现欲增强。
        (4)学龄初期:6-11岁小学期;道德标准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同时开始争取个人利益和权利。
        (5)少年期:11-14岁初中期;形成世界观的阶段,偏重性培养兴趣爱好,更加自觉与自律。
        (6)青年初期:14-18岁高中期;确定的世界观与交际能力,承担社会责任与道德。[2]
        综合上述研究,本文将主要儿童群体分为三类阶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0-3岁幼儿期:探索与启蒙为主要特征,审美与兴趣的启蒙阶段。
        (2)3-6岁学前期:表现与交际为主要特征,审美与兴趣的培养阶段。
        (3)6岁以上求学期:世界观与社会责任确定过程,审美与兴趣稳定的阶段。
        在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当中,应当着眼不同年龄儿童心理行为特征,通过空间尺度、色系表达以及地形高差的处理,结合游乐设施等内容,营造具有不同“个性特色”的空间氛围。
        2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1主题故事融入增强空间的趣味性
        在儿童公园的设计过程中,丰富趣味的空间时常能吸引到儿童的关注与停留,在体验性儿童公园中更是如此。主题故事的融入能够巧妙地组织不同的儿童活动空间,将分散的活动功能串联成为完整的故事游线路径,运用抽象提炼的表达手法模拟这一主题下的“故事空间”,从而激发儿童的想象与联想,引起他们的兴趣与共鸣。
        2.2教育与互动空间结合丰富儿童成长
        在身心放松与愉悦的状态下,儿童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将得到有效地强化。在体验性儿童公园中,可以通过结合互动体验类的游乐设施,在空间中融入文化教育知识的景观元素,让儿童在游乐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寓教于乐。
        2.3营造安全绿色的全方位呵护空间
        儿童通常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于低龄儿童玩耍过程中,家长的看护显得尤为重要与必要。因此,在体验性儿童公园的景观设计当中,不仅应当营造安全绿色的空间环境,减少以及避免儿童因不当使用或意外出现的伤害风险,同时注意预留满足家长看护需求的空间,营造全方位的安全绿色公园空间。
        3体验性儿童公园的设计实例——以太原南站新中心星空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3.1星空公园场地概述
        本工程为太原南站新中心星空公园景观设计的项目,位于太原市南站西南侧,靠近城市主干道太榆路,占地面积约8437平方米。毗邻城市核心界面交界处,同时处于印象城商圈和太原南站交通枢纽两者的过渡衔接位置。优越的地理优势为周边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成为周边家长假日休闲亲子的最佳场所。图1为场地区位及交通分析意示图:

图1  场地区位及交通分析
        在项目所在地的现有公园中,儿童公园主要在一些自然风貌公园、主题公园以及综合性公园当中,作为公园中的一个功能空间而存在,总体上体验性儿童公园类型较少。因此,星空公园的实践能够补充城市公园类型,为儿童提供一处快乐成长的公园。表1为太原市现有儿童公园(或包含儿童活动空间的公园)特点分析情况:


        3.2星空公园景观设计特色
        3.2.1“主题性”打造公园星际亮点
        STAR PARK星空公园的起源来自“星际”主题的诞生。 该设计希望将“星际游乐园”的主题概念融入其中,并且有效地连接周围的人流集群和功能空间,构建 “星际宇宙”体验乐园,从而让儿童能够在其中体验星际旅行与穿梭,获得富有科技和未来感的游乐体验。像宇宙的形成一样,景观空间的爆炸会产生不同的“能量粒子”:“星空广场”,“时光舞台”,“星际乐园”,“星空生命启蒙花园”的舞台聚集在场地之中,共同创造一个融合互动教育,共享体验的乐园空间,让儿童在星际旅行/失重乐园/宇宙穿梭和其他活动之间获得快乐与成长,图2为星际主题儿童乐园设计鸟瞰图:

图2  星际主题儿童乐园设计鸟瞰图
        3.2.2“全龄化”嵌入活动功能空间
        在星空公园的空间设计中,围绕“星际”主题概念设置八大活动空间,主要着力于亲子互动、科普知识、聚会舞台以及运动活力,关注全龄化的三维空间内容。根据三类儿童群体的不同性格与行为特征,星空公园中设置
        (1)面向0-3岁儿童及亲子家庭的星际庇护所,包含太空摇摇马、失重跷跷板以及宇宙秋千,鲜明欢快的色调启发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好奇。同时,设置供家长休憩的看护廊架,从而保证幼儿在玩耍中的安全。
        (2)面向3-6岁儿童及亲子家庭的欢乐碰碰球以及友谊平衡车场。碰、跳、爬等游乐方式激发儿童的思维兴趣,在这里儿童可以自发选择玩耍方式,获得不同的趣味体验。
        (3)适用于6岁以上儿童和亲子家庭的星际乐园。这是以发射游戏台、宇宙飞行器、火星登陆舱等主题游乐设施组成的活动空间,星空公园中极具人气的游乐空间。
星空公园中同时还设置了融合星际知识的科普类空间“恒星光谱”和“星际生命启蒙花园”,以及适合全龄的聚会活动空间“时光剧场”及“星光广场”,希望在吸引儿童的同时为家长们提供更多的陪护休闲空间的可能。
        3.2.3“多层次”塑造乐园的高差体验
        星空乐园中的地形塑造模拟星球的“陨坑”表面,通过0至2M不同的高差塑造起伏多变的微地形,围绕星际乐园区域的高差最为明显,呈现凹凸状起伏变化。
        贯穿星空公园的星轨桥随着场地的地形起伏延展,可下穿的最高处达到2.6M净空,优美流畅的白色曲线划过场地,漫步其上可纵观星空乐园的全景。
        丰富而极具变化的场地竖向层次,更加充实了儿童的游乐体验与趣味,图3为星空乐园场地微地形:

图3  场地微地形

        3.2.4“季相性”植物强化空间主题
        在植物选配中,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尊重场地的原有生态特性,一方面保留原有树种,另一方面增加季相分明的植物品种,结合空间营造热烈而明快的植物氛围感受。基调树种的选择上以国槐、栾树等造型秀美的植物为主,同时结合挺拔的银杏以及白皮松等。兼顾春季花木效果,在主要游乐区域星际乐园周围配置樱花以及五角枫,下木结合配置金叶女贞、大叶黄杨、胶东卫矛等,丰富空间层次。
        4结语
        体验性儿童公园,更加关注于儿童的活动体验与心理感受,在设计中应充分理解与分析儿童不同的心理行为需求,融入符合其兴趣的活动功能,通过主题的营造、以及地形、植物的结合塑造,打造高品质的亲子互动空间。
参考文献 :
[1]丁润怡、吴冬蕾.体验性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 美术教育研, 2018,(23)?
[2]乔忠慧.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以烟台南山儿童公园为例[D].山东建筑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