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莫仁晓

发表时间:2021/6/16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4月下   作者:莫仁晓
[导读]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居民用水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建设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此种建筑材料在大多数建设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质量和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

广西国能建设有限公司 莫仁晓 5461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为我国的居民用水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设中最为基础的建设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此种建筑材料在大多数建设工程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的质量和整个水利建设工程的质量息息相关。然而在当前阶段,混凝土在施工实际应用中经常会有裂缝的情况发生,此项问题已经得到了多数水利建设工程的重点关注。因此,对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混凝土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
        引言
        最近几年,伴随着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持续深化,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而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开裂是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其诱发因素众多,对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影响巨大。对此,工程技术人员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做好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防治工作。
        1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诱因
        1.1温差过大
        温差过大会直接引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结构内外温差比较大,将会引发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施工阶段,水泥是重要的原材料,水泥性质比较特殊,遇水会出现发热反应,不利于及时散发混凝土内部的热度,内外温差因此被拉大,再加上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特征,如果内外应力过大,混凝土强度无法承受内外应力,因此引发混凝土裂缝。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因为温差引发的裂缝问题。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温差引发的裂缝包括: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反应,内外温差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引发裂缝问题。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在拆除模具的过程中,因为湿度和温度变化比较大,突然降低了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形成温度和湿度的差异性,如果混凝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将会引发裂缝问题。在混凝土内部形成了固有温度,因为受到混凝土密度和厚度等方面的影响,无法及时散发混凝土内部热量,因此发生裂缝问题。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是在分洪闸和拦河坝部位发生混凝土温差裂缝,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为了降低温差裂缝的发生率,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控制混凝土温度。
        1.2荷载裂缝
        导致荷载裂缝主要是结构设计不合理,具体包括:结构计算模型不合理、存在漏算问题;结构受力分析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计算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未考虑施工的可行性;设计断面不足;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另外,施工过程不规范也会导致荷载裂缝,例如,施工机具、材料堆放不合理;预制结构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当,造成结构受力不合理;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设计图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了结构受力模式,没有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1.3材料质量
        混凝土是由水泥、集料、水和外加剂构成的混合物,材料的质量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面对建材市场中种类繁多的材料,建筑施工企业在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重视材料的筛选工作,以高质量、高可靠性的材料为支撑,保障施工质量。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对成本进行控制,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施工环节存在以次充好的问题,这些材料的性能指标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求,轻则引发混凝土裂缝,重则影响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对策
        2.1解决温差因素
        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需要工作人员根据温度环境以及工程状态选择施工方法。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石灰,而石灰与水融合后混凝土内部会升温,进而与外部形成温度差,在温差的作用下,很有可能导致裂痕的产生。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建议工作人员选择热值相对较低的混凝土,从而尽可能避免温差过大。而在夏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水分流失相对加快,这时,冷却技术就是出了问题的关键。同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也要注意温度的控制。可以在振捣的过程中加入冰块,进而做到冷却;在浇筑的过程中,适当改善建筑层的厚度,扩大散热面积,加速混凝土的冷却。
        2.2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置
        在混凝土施工中,对材料及其配合比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为防止裂缝产生,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优质的原材料,包括水泥和砂石都必须满足相关规范提出的要求。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如果施工时所用骨料的收缩性相对较大,应适当提高一定水灰比,达到预期的凝结效果;在选择外加剂时,建议优先考虑活性材料,如粉煤灰等,以此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缩小内外温差,避免裂缝产生。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增加配筋来增强混凝土结构拉应力,确保内外部的拉应力达到平衡,防止裂缝的产生。
        2.3材料的选择
        对于混凝土用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来说,原材料的选择对于混凝土后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取决于施工材料的选择,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材料的选择有问题,所以在制作混凝土整个过程中施工方要严格把握材料的使用,加强对水泥和掺和材料质量的管控,选择合适的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有效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保持混凝土的强度和坚固度,避免膨胀裂缝的产生。除此之外,还要选用黏合度较大的水泥作为原材料,加强混凝土抗裂的能力,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选择合适的水泥,可以大大降低混合后混凝土对于温度的感知,防止出现膨胀裂缝的产生,同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标准选择一定量的其他材料,来控制原材料自身的搭配比例,从而最大限度保障混凝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2.4加强混凝土养护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之后,施工单位要注意防护处理混凝土构件,提升整体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比较特殊,在混凝土施工中可能会集中水化热比,如果没有合理处理水化热问题,在混凝土表面将会出现裂缝。完工之后,施工单位需要采取人工养护和洒水保湿等措施,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使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提高,保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后续运营的综合效益,保障水利水电单位可持续发展。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施工单位要注意保养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洒水养护混凝土表面,结合自然养护和保湿养护等方法,使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避免在混凝土构件中集中水化热,从而产生严重的裂缝问题。
        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如果要实现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工程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裂缝预防和处理策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传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7):197.
[2]陈云靖.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8(23):24-25.
[3]徐妍,金枝萍,严永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6):210,316.
[4]陈章辉,赖添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7,33(35):16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