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下)   作者:吴晓蓉
[导读] 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相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

        吴晓蓉
        山东省禹城市辛店镇中学  2512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相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为广泛复杂,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高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初中语文的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地创新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本文结合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初中语文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课堂;路径探索

        初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要,是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语文涉及的学习内容是对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初中学生要学好初中语文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及成才之路夯实语言文化基础。初中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感,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再加上不合理的教学措施,就会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改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的现状,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凸显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主体,教师采用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学生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未被凸显出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师只是侧重于单方面的讲授,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和有效沟通交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语文课堂的参与度非常低,导致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2]。
        (二)教学氛围沉闷
在教学实践中,欢快、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氛围沉闷、呆滞,教师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在语文课堂上集中精力,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入,这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3]。
        (三)落后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重视内容和理论,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缺乏学生之间的主动沟通协作。另外,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导致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仅仅是通过学习、测验等僵硬化的学习模式很难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缺乏探究和合作精神,便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就是“死学”,缺乏“灵魂”的语文课堂必然是效率低下的。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当前初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评价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导致教师无法针对性的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引导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过于重视通过考试测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仅仅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参考,会导致教师无法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无法依据正确的评价内容进行纠正,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取得有效的进步。
        二、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
        (一)设置多层次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最好老师。面对复杂、繁重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时,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是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设计出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和层次分明的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紧跟教学步骤,层层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出师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采用多层次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带情感的朗读《出师表》,让学生感受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其次,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朗读,朗读后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内涵,总结出文章主旨大意。

最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把握课文细节,将课文词语、语句和段落大意逐渐熟悉并掌握。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采用多层次的教学策略,学生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学习课文知识,带着“探索欲”去挖掘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低,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积极开拓教学新思路、新理念,在课堂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课堂,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联系,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的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主人公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桃花源真实存在吗?桃花源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愿景?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主动的进行课文学习,并依次寻找问题的答案。在问题答案的寻找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阅读课文、通过发散性思维进行动脑思考、加强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这样使得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学习会更加牢固深刻,也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真正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三)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新课标强调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分析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发展规律,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学习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将知识、情感目标和价值观目标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相结合,加强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有效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时,教师快在讲授基本的物候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物候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物候现象进行自主探究,尝试分析产生物候现象的原因。教师将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性格特征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通过分小组讨论并合作,让学生感受科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和普及,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科学。教师在教授《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时,还应通过学生的阅读、提问行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分析和探究,感悟生命科学的真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学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应合理地控制作业难度,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应发挥教学反思的积极性。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设置难度较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布置基础性的语文作业,保证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建立的评价体系应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通过分析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这节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布置“利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写一篇作文”和“对散文诗的特点进行总结”这两个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题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采取鼓励教育,适当运用批评教育,并发挥教学反思的积极性,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分析当前课堂现状,采取多样化的有效措施,组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敏.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4):105.
        [2]杨良富.探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20(71).
        [3]肖玮瑶.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语文课内外,2020,000(00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