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勇标
45262219880810****
摘要:随着我国深入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合理选择相应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让混凝土浇筑的整个过程达到应有标准,保证各操作技术的优势都能够完整的发挥出来,起到推动和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优点
混凝土结构具有安全、成本低、性能好等特点,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更是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部分和施工中重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现已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由于混凝土是由砂石配制而成的,故其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与砖混结构相比,混凝土拥有更加稳定的框架结构,具有更强的抗震性能。②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对设备及场地没有太大要求,其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地。③混凝土的材料主要是砂石,其来源丰富,价格也比较便宜,只有搅拌混合配比设计相对复杂些,其他技术均比较简单,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于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2.1水灰比和水泥强度
水灰比依照字面意义去理解,主要是指水与石灰的调配比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水灰比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与承压能力。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与水泥粘结力、混凝土强度及水泥石强度往往成正比。如果水灰比过小,混凝土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大,空隙越多,便会导致整体强度受到影响。反之如果水灰比过大,也同样会对施工过程与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2.2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拌和是制作混凝土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的混合程度、配比度都是重要的指标,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往往会受到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包括拌和的时间、拌和的温度、拌和的工具以及原材料的使用量等等。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出现了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会对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会很大程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与抗断能力,所以必须做好材料比例与水灰平衡的控制,才能够保证拌和效果更加理想。
2.3养护条件
养护条件即对于混凝土施工前期的准备以及后期的养护,在实际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为了确保养护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对于养护相关的各项要素必须做好控制,要确保养护工作的实际作用得到最大化体现。在此过程中,我们更要明确的是在养护过程中,对于湿度与温度的控制,决定着养护的实际效果,所以必须做好控制。一般在浇筑作业完成之后的9-13d左右开展养护工作。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要确保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温度等相关要素必须做好掌控。
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3.1合理的使用钢膜处理技术
科学合理的选取模板体系是保证混凝土浇筑在施工时质量的必要条件,施工现场的真实状况是选取目标的主要依据,如此,使得混凝土浇筑在施工时尽量避免被现场的状况所干扰。干扰目标体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包含工程所具有的特征以及设计的意图等,在实际施工时想要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就务必要准确保证使用的模板体系是包含构造简单和拆卸方便这些特征,同时,这一体系还需要包括有关的技术手段,为保护模板的加工精度做好准备。选取好模板体系之之后,还需要科学合理的选取模板面板所需要的材料。现如今,模板面板所需的材料是种类繁多的。
所以,施工的人员在进行材料选取的过程中,务必要在硬度、刚度与强度这几个角度去进行综合的考虑,保证这个模板使用到施工中可以提高建筑的质量、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对整个工程质量的提升有巨大的作用。
3.2剪力墙与桩基浇筑技术
剪力墙浇筑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板结构、框架、梁柱部位的浇筑质量,准确地开展浇筑施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桩基结构浇筑施工中,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浇筑施工技术,将平仓、振捣、独立性施工作为主要原则,安排专业人员开展工作。首先,使用定型模板之前,应该在其中合理地涂刷脱模剂,确保表面的光滑性与清洁度,反复性地进行模板边线的检查,保证其符合具体的施工技术要求;其次,对于关键性的部位,应该严格进行浇筑强度与速度的控制,细化工艺技术,编制出较为完善的工艺技术方案,在科学施工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工艺技术,提升浇筑施工的技术水平;最后,还需对现场的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根据标准要求施工,合理采用冷却通水的方式进行处理,从根本上预防因内、外部温差过大出现裂缝问题。
3.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其体积较大,截面的指标也很高,水泥材料的使用量也很多,施工中容易释放出很多的水化热,出现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问题,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浇筑技术。一方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水冷管的方式降低内部结构的温度,预防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因内外部温差过大而出现裂缝问题;另一方面,施工中应该降低水泥材料的使用量,严格控制水泥质量,在保证浇筑施工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预防出现裂缝或其他质量问题。
3.4混凝土运输、配置与振捣技术
在运输工作中,应该采用速度较快、维护效果良好的交通运输设备,如果混凝土材料有离析现象或是分层现象,就需要开展二次搅拌工作。在实际运输期间,还需对坍落度进行检测分析,保证坍落度的数值满足设计要求与施工标准。应该严格进行偏差值的管理和控制,在浇筑工作中选取样本,然后进行测试,只有测试值满足要求才可以顺利地开展浇筑施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需明确结构与构件的位置、尺寸等,精确地进行密实度的管理,在确保浇筑施工耐久性与合理性的情况下。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度与密实性,应该积极采用先进的振捣施工技术,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技术原则,保证插点的均匀度,逐渐地进行移动,按照顺序进行处理,不可以出现遗漏的现象,保证振捣的合理性。
3.5施工缝与后浇带技术的合理使用
首先,需要确保施工缝的宽度符合要求,预留足够的宽度,不可以有杂物,应该满足清洁要求;其次,后浇带区域的浇筑中,为预防出现收缩不均匀裂缝或温度裂缝的问题,应该按照具体的施工标准,在建筑墙体结构、底板结构与梁体结构方面设置临时性的施工缝,暂时地将其分成很多部分,在内部收缩之后,再进行临时性施工缝的浇筑与振捣处理,这样能够形成质量较高的整体结构;后浇带浇筑施工需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施工缝属于常见现象,因为施工时各个结构之间需要设置缝,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缝隙,而是浇筑过程中某些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超出之前混凝土初凝的时间,先后浇筑的区域就出现了结合面,有施工缝。受设备因素、人员因素与材料因素的影响,难以一次性地进行大面积浇筑处理,此阶段就需要预设施工缝,以保证整体结构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提升,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行业的技术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军华.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裂缝及应对分析[J].居舍,2019(27):15.
[2]赵本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探析[J].四川水泥,2019(01):191.
[3]张天鹏.工业与民用混凝土施工技术[J].化工管理,2017(3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