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
湖南省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118
摘要:旋挖钻机是近年来地基工程施工中广泛利用的成孔设备。在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房建工程和市政桥梁工程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其它成孔技术,旋挖成孔具有精度高、成孔速度快、劳动强度低等优势,使用十分便捷,可以提升灌注桩承载力和施工速度,减少泥浆用量。在施工工期严格和环境要求较高的项目工程中优势十分明显。并且能够适应沙性土、黏性土等不同土质。本文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优势入手,讨论旋挖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重要性,阐述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最后提出如何进行旋挖成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数量逐年增多,采用传统的挖孔桩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需求,新时期随着我国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得到了有效利用,能够提升地基承载能力,不过该技术利用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需要施工单位把握好施工要点。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一、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优势
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孔容易出现坍塌情况导致孔洞内部流入泥浆,可以在钻孔表面产生泥皮,对孔壁带来较大压力,而旋挖钻孔成孔期间,孔底的沉渣量较少,利于清孔,并且清孔之后不存在松散土层,对孔底结构的破坏性较小,降低灌注桩和孔壁之间的摩擦力此外,还能够避免泥浆污染混凝土或者钢筋,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承载能力[1]。
二、旋挖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重要性
在建筑工程当中通过桩基传递荷载,所以桩基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桩基很少出现移动情况,如果桩基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必须及时采取技术性措施改造,而这一过程中就会导致工期延长,甚至出现诸多质量问题,所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在灌注桩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规范施工工艺利用[2]。
三、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一)测量放线和测量定位
在桩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测量放线十分关键,其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单位要求严格遵循平面设计图纸内容,确定桩基位置,然后开展测量放线工作完成放线作业后,要求施工人员利用混凝土埋设十字护桩。
(二)钢护筒埋设
这一施工环节是旋挖钻机施工技术的基础,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循护筒埋设要求施工。具体说来:一方面,需要做好方向测量工作,确保护筒位置偏差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偏差范围过大将无法满足施工要求,在利用十字护装埋设钢护筒过程中需要标记好桩基位置,然后根据护筒确定圆心位置,再将十字线移动到护筒的顶部或者底部,确保钻机中心和护筒中心一致。完成设备准备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利用水平尺测量护筒位置的合理性。在达到要求之后分层回填黏土,以此固定钢护筒,为后期的钻孔施工打下基础,施工期间如果发现护筒底部土质黏性较小,需要继续开挖,然后放置护筒。
(三)钻机就位
完成前期钻孔准备工作后进行钻进作业,施工人员需要利用泥浆护壁的施工方法,为了实现桩基钻孔作业高质量完成,施工人员在操作钻机期间必须认真观察钻杆垂直度,如果发现偏差要及时调整。操作过程中要锁住钻杆,避免由于传感稳定性不足,影响打孔,钻进期间除了操作人员还需要监管人员监督施工,另一名施工人员调整外加剂和膨润土的用量,结合施工区域实际情况控制钻进速度和转速,尤其是在钻孔作业期间要对钻头下降速度合理控制,如果钻进速度过慢会影响施工进度,过快会导致泥浆飞溅到其他施工区域,污染施工现场。
(四)检查成孔
在当前成孔质量检查中,孔径分析法得到了广泛利用。检查后发现钻孔杆孔要求施工人员利用重锤击打孔内的虚土,然后利用相关设备分析成孔质量,这一环节需要分析垂直度,孔深孔径以及沉渣厚度,如果出现不满足施工工艺情况,要及时利用技术措施处理。
此外,在完成钻孔作业后对孔径检查,分析钻孔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之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3]。
(五)清孔作业
旋挖钻机长孔施工期间,渣土通常从钻头底部直接取出,一般情况下为了顺利取出渣土,要求施工人员钻孔作业期间确保孔顶泥浆厚度不超过规定值,如果底部泥浆密度过大会影响取出渣土的操作连续性,再如钢筋笼放置期间,如果孔底泥浆厚度超过一定限度施工人员需要使用混凝土导管和水管搅动空地,以此完成清孔作业,保证钢筋笼放置和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六)钢筋笼放置操作
完成钢筋笼焊接和制作后需要在钢筋笼主筋每两米位置安装水泥砂浆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桩基质量设计标准,如果钢筋直径偏大要求施工人员使用相关吊车吊装,确保钻孔中心位置和钢筋笼的中心位置相同,在钢筋笼放到预定位置后,施工人员要采取钢筋笼固定措施,一般需要利用吊车进行二次起吊,之后采取焊接方式固定。
(七)混凝土灌注操作
完成钢筋笼放置后要求施工人员及时检查,确保各项内容满足设计要求,然后进行混凝土灌注操作。在该环节要求施工人员高度关注导管埋设的深度以及导管升高高度,并且要对混凝土灌注整个环节做好详细记录,根据桩基施工的质量规范,混凝土导管埋设深度一般为1-2米,并且混凝土灌注期间要对导管的提升速度严格控制,避免导管出口封堵影响灌注效果。
四、旋挖成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一)成孔期间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需要来到施工现场勘查地质地层情况,搜集相关数据,之后根据搜集的结果确定钻头直径,如果钻孔施工期间发现钻头严重磨损必须及时更换,避免设备故障影响钻孔质量或者延长施工工期。
(二)钢筋笼制作和吊装控制
通过大量调查发现钢筋笼安装期间箍筋变形、骨架扭曲、混凝土品质差、焊接脱落、出凝时间短等相关因素都会导致钢筋笼浮起,比如混凝土浇筑一开始就出现钢筋笼浮起情况,施工人员必须及时停止混凝土浇筑,然后通过上下振动导管措施,确保钢筋笼处于正常位置,再次进行浇筑作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钢筋笼浮起,在混凝土和钢筋笼底部接触的过程中,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并且对混凝土灌注用量加以控制,在混凝土面上升期间要慢慢提升灌注导管施工单位,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必须确保混凝土品质达标,这是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关键,之后要控制好出凝时间,通过以上措施,避免钢筋笼浮起。
(三)灌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施工人员在混凝土灌注前期要制定关注流程,并且在关注期间确保连续性。整个施工环节,要求作业人员加强配合,严格遵守混凝土灌注作业的技术标准,施工单位要对混凝土配比严格控制,做好混凝土搅拌工作,最大程度缩短运输距离,以此降低混凝土灌注期间的离析现象。如果混凝土灌注期间出现埋管情况会导致灌注桩失去其应有作用,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要求施工人员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导管下放速度和高度,使导管不会挂在钢筋笼表面[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往的灌注桩施工技术存在施工效率偏低和成本偏高问题,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在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利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的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需要施工单位制定出详细的管理制度,现场监管人员也需要把握施工要点,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验收。今后随着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的创新,将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林林.浅析桥梁桩基础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2020,22(3):82,100.
[2]李聪.水利工程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7):184-186.
[3]赵云艳.桥梁工程施工中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应用[J].环球市场,2020,26(36):300.
[4]高小轩.浅谈湿式旋挖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20,11(1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