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 崔琳琳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崔琳琳
[导读] 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性的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崔琳琳
        聊城市茌平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聊城 252100
        
        摘要: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融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性的管理理念,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每个建筑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本身是一项复杂性、技术性、管理性兼备的工程,各环节的紧密相连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结束。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符合标准,现场管理者对工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探讨
        1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一个建筑工程的完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类。施工环境因素,如:复杂的施工工程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水文、气候及周围环境等。施工资源因素,如:施工资金的到位与否,施工的器材是否合适,以及施工必备的材料等。施工技术因素,如:前期的地理位置选取、规划图的制作、采用的工艺技术。总的来说,一个完整合格的建筑工程的核心即为基础建设,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当基础工程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比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并且无法挽回,所以一个工程建造之前优先规划基础建设,制作可行的规划图,建筑过程中夯实基础工程的牢固性,熟悉施工图并选择优质材料进行建造。
        1.2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2.1主体结构测量技术
        主体结构测量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准确的主体结构测量数据分析主体结构情况,计算出准确建造数据进行主体结构建造,测量主体结构时,要高质量完成测量工作,把握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相对误差与误差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且在测量期间安排复核,保障主体结构测量的准确性,只有完成准确的测量才能保障进一步建筑工作的正确性。
        1.2.2主体结构建筑技术
        ①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整个建筑物的受力结构,需要对建筑物起到支撑的作用,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需要做好搭接处理;承重墙、承重柱的钢筋绑扎;过梁、楼板钢筋绑扎。钢筋工程的优点包括:承受力强、不易变形、建设成本低等,是整个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结构,工程量软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工程结构钢筋量计算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建筑工程计算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
        ②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也是需要施工材料最多的建筑材料。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对整个建筑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设计的过程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设计决定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可以有效地避免质量事故发生的可能,在混凝土材料施工主要的技术包括:准备工作、浇捣技术、养护技术。
        1.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工程所指的是通过混凝土浇筑的形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构造体系,对建筑起到支撑的作用。对于混凝土浇筑的形状、大小等构造的模型被称为模板。在建筑模板施工的过程,需要认识到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确保施工技术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建筑结构的模板工程需要提前设计好几套方案,对比模板工程方案施工技术来选择最佳的方案并实施。
        2建筑现场施工控制措施
        2.1对施工原材料进行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这就需要做好材料的采购、进场检验以及存储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砂石以及骨料等材料的进场需要做好检验,进而保障材料的质量和标准相匹配。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使用中,要对混凝土做好现场的搅拌工作,并做好对混凝土搅拌工作的监督,提升混凝土配合比和设计情况的一致性。

在进行成品混凝土的购入中,可以审核混凝土站的资质,同时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记录等做好质量的证明,进而保障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安全性能。对于材料的进场要见证取样,检验实验室的情况,在材料复检报告出来以后,确保合格才可以实施下一步工作。
        2.2施工人员职业素质进行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提升来讲,离不开对人员素质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首先分析施工现场土体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地质勘查部门的数据来测量施工图是否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例如,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选择钻孔位置和钻孔距离,施工单位应配置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施工人员,以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管理,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降低施工风险。监理人员还应在机械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管理,确保机械作业的合理性,减少返工的概率。
        2.3对地基基础进行力学实验
        为保证地基承载力,应根据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相应的力学试验。如更换垫层时,应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含泥量、压碎值等力学性能符合图纸要求。换填垫层施工时,换填材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填筑厚度应符合国家规范。在每一填筑层进行充分碾压,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后,在换填层以上进行填砂试验,压实度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应注意,地基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在地基上进行测试。当地基承载力达到绘图标准时,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如果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联系设计单位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国家标准制定的施工现场操作工艺制定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施工现场应进行信息管理,准确记录施工现场情况,为以后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方案,充分掌握处理情况,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施工技术的创新
        3.1创新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面对各种复杂的施工地质环境和高质量高要求的建筑工程,对建筑新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期望也变得更加迫切,创新技术的更新同时作用于建筑效率的提升、经济效益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提升。并且有利于提高创新在市场和技术上的地位。
        3.2创新技术的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技术进行更新,特别是建筑行业,更要做好对自身施工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才能提高建筑质量,实现建筑施工效率的最大化发展。技术的创新伴随着材料的创新,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的创新,同时要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要在工程技术层面改进,还要充分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目前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有建筑施工信息数字化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CIM(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被动式建筑等30多项国际先进建设理念,被视为中国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示范区。在技术人员方面,要求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跟随着技术的创新脚步而前进,学习新式专业技术,进行实操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4结语
        建筑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面广的过程,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作业中,首先对于施工技术,最核心环节即基础建设,其次是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的测量和建造技术直接作用在最终的成品上,最后就是建筑过程的规范管理制度和积极有效的监督制度,为建筑工程的完成“添砖加瓦”,为了适应不同时期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不但要在建筑技术整体上提升,还要继续找寻更节能坚固的建筑材料,以及创新的建筑施工条件,只有兼备了所有这些条件才能做好整体的施工工作,建造出人民满意的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王晓艳.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居舍,2021(03):140-141.
        [2]刘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研究[J].居业,2021(01):138-139.
        [3]苏成坤.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农家参谋,2020(21):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