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10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3期   作者:逄文秀
[导读] 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逄文秀
        山东伟达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62609
        摘要:近几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并且相关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也提高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那么,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相关施工单位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就要将这一现代化技术融入实际工作中。既然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工作一直是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施工单位就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工程施工管理中,进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质量,进一步保证水利工程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1相关概念
        1.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为了消除水害及控制、利用、保护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所修建的工程。例如防洪工程、供排水工程、灌溉工程、除涝工程、水力发电工程、海涂围垦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均属于水利工程的范畴。水利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坝、堤、水闸、溢洪道、渠道、渡漕、进水口、筏道、鱼道等等。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施工内容较多、工期较长、成本较高、技术较复杂、涉及问题较琐碎等,并且其往往对周边环境具有很大影响。
        1.2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指规模巨大与类型复杂的数据的集合。大数据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形成的,这些高新技术是实现大数据的捕获、存储、处理等综合能力的基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体量大”,具体表现为数据规模庞大以及数据增长迅速;二是“多样性”,具体表现为数据类型繁多以及数据构成复杂;三是“价值高”,具体表现为数据应用范围广泛以及数据应用频率高;四是“速度快”,具体表现为数据时效性强以及数据处理迅速。而“大数据技术”则是指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其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主要涵盖了各类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指数体系等。
        2基于大数据的水利建设管理应用
        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运行,因此,接下来将对每一个建设阶段进行分析,之后在提出具体的应用。
        2.1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水里建设管理阶段的应用
        2.1.1大数据在规划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虽然近年来中国的水利行业发展很快,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以往的水利工程数据信息保存下来的很少。在新建项目中,历史数据难以查询,即使有查询也难以被有效利用。采用大数据技术以后,历史数据被存储,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筛选,提取有效信息,为当前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指导。以宿迁市黄河故道后续工程项目为例,在规划设计环节,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通过对大数据系统相关信息进行提取,了解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位置、地形环境、水文气象等相关信息,并以这些数据信息为基础为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例如在前期的地形图绘制阶段,可以以大数据为基础对项目地区的历史信息进行提取,并将此作为水利项目规划设计的参考。同时,大数据还可以加强对水文气象等信息的利用。大数据和传统数据分析相比,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尤其是随着物联网、遥感技术等的发展,水利建设项目中的水文气象信息等也可以实现动态、可持续建设,为建设项目提供数据支持。另外,在对项目进行实际勘查时,也要将所勘察到的信息纳入到数据系统,为以后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2.1.2大数据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通过开发建管系统从施工准备、开工、施工过程管理到项目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固定资产移交等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并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进行动态分析,实时预警,对超期节点、超时任务等进行跟踪、督查,以实现动态共享、项目推进、辅助决策的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流程,掌握水利建设即时状况,实现项目进展过程的全面管理,从而实现进度、质量、安全、投资的“四级保障”体系,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2.1.3大数据在运营阶段的应用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系统提质效”是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开发应用水利建设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工程既是当前水利建设管理的短板,也是重要监管手段。以大数据为基础同样可以加强水利工程运营阶段的管理。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制订科学的管理方案和管理目标,减少运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管理效率。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强对水利工程洪旱灾害的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预测灾害,提高系统的灾害预警精准性。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加强水资源的配置,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管理,加强水库供水分配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服务质量和水平。
        2.2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水里建设管理具体的应用
        2.2.1信息管理系统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中可以加入信息化技术,对灌溉工作进行管理,为灌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证灌溉工作正常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灌溉范围、水量分配、作物生长情况及种类等。结合相关数据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实时监测,整个信息管理流程包括水利工程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输入及分析和存档等,这给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很大方便。
        2.2.2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一些水利工程存在不足,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确保工程安全。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水利工程管理相结合,不断对水利工程本身的价值进行评估和统计分析,再对数据进行修正,进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功能,让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对水利设施进行维护,通过对水库、河道、泵站等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方案,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2.2.3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信息,然后进行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对各种地面信息的监测。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虫害预测、产量估算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制度。建立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机制,在工程安全隐患排除前,落实相关安全措施。设置禁止事项告示牌,同时放置好安全警示标志,依法依规对工程进行管理和巡查,进一步实现安全管理制度化。
        2.2.4维修养护精细化
        为提高维修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使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要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根据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任务,组建专业化的养护队伍,提高维修养护水平。
        2.2.5检查巡查规范化
        各灌区及时开展工程巡查检查,加强日常巡查和定期巡查,同时落实专项检查,实现检查巡查的规范化管理。按规定开展工程检查和观测,及时对资料进行整编和成果分析,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3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同时,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时,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那么,作为惠民工程的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就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建设与管理方式进行施工,进而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走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笔者相信,在我国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技术一定会更加高效合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也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石道元.基于共词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热点主题识别与发展态势研究[J/OL].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2021-04-22].
        [2]张丹,王境,王艺璇,张瑞美,付新峰.“以水定产”的经验、问题及建议[J].水利经济,2021,39(02):82-85+98.
        [3]李元波,夏好秋.一体化闸门在潘庄灌区的运行及应用分析[J].山东水利,2021(03):5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