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宏武
五常市林业和草原局 黑龙江省五常市150200
摘 要:森林管护工作的质量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现阶段,各地林场在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叠加起来,已经变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一块短板。为进一步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必须认真研究当前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对策。本文将就此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问题;对策;探讨
我国林业资源相对而言较为雄厚,但是近几年来,各行各业对林业资源过度开采,也使得了林业发展出现了瓶颈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量逐步增大,人们也意识到了对于森林管护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森林管护的工作、保护天然林。因此,需要加强研究在森林管护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并及时解决,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意义
森林管护工作是以保证林木正常生长,提高林区经济或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涉及到林区林木管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以及林业资源开发等多个方面。随着当前我国对于森林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针对天然林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我国的天然林以及其相关的动植物资源、生态资源等,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这些资源对当地以及国家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1、数据获取问题
在数据的获取过程需要分析数据的类型,包括对于天然林的占地面积、林中的动植物类型分析水平较低,要求在获得专业数据后建立档案,并且存储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以了解当前管理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工作缺陷包括动植物资源的分析不足、数据的记录精度较低等,导致获得的数据无法满足分析需求。其次是对于数据的上传效率较低,导致上级的林业管理部门和技术分析部门无法了解当前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一味按照非专业化的工作模式完成各项任务。最后则是数据的处理效率的低下,包括资源的分析方法问题、相关数据的分析科学度不足等。
2、覆盖狭窄问题
当前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获得的数据主要是当地的树木数量和植物类型数据,在管理过程会导致数据可使用性较低,尤其是对当地环境的病虫害的防范,难以通过对当前数据的获得和研究探讨天然林保护状况。另外在覆盖狭窄问题中,一个表现是当前并未将动物资源也纳入分析框架,包括对于病虫害的预测、监管当地捕食类动物的存货状况等,当参数缺失后,则自然无法了解在大规模病虫害爆发之后,该天然林是否能够抵御风险。
3、数据记录问题
数据记录过程要求护林人员和管理部门要能够第一时间把获得的数据记录到专业表格内,之后将其上传到数据库,分析当前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目前的问题是,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员无法找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类型,另一方面数据的上传和分析效率低下,不利于天然林养护工作中对相关问题的查找。比如虽然某工作人员发现当前该地区具有病虫害的暴发风险,但是其记录的数据只是天牛幼虫和美国白蛾幼虫的密度,并且该数据在经过了半个月之后才被上传,该时间段会让幼虫呈现大规模爆发状态,无法保障所有的管理工作水平。
三、探讨加强森林管护工作的可行性对策
1.不断加大对森林管护工作的资金投入
做好森林管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而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
因此,必须不断加大对森林管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必须多方面筹措森林管护工作的经费。各国有林场应向国家林业局主动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国家林业局也应当体恤各国有林场森林管护工作环境差、任务重、范围广、时间长、工资低的实际困难,对各林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森林管护工作的经费到位。同时,各林场也应当动脑筋、想办法,向民营企业家、中产人士、网络大V、各地高校大学生、港澳台居民宣传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给予资金支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林场可以考虑设立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项基金,鼓励社会捐款,并对该专项基金实行全程透明化封闭式运作管理。此外,各地林场还须主动推进林业改革,落实林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吸引房地产企业、轻工业企业、化工企业、三资企业投资经济林、速生林、丰产林建设,从而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筹措必须的经费。
2.提高森林管护员的专业素质
森林管护工作的主体是森林管护员,因此,必须着力提高森林管护员的专业素质。森林管护员必须认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必须认真研究林区的具体情况,必须掌握森林防火扑救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野生动物保护技术,必须认识到天然林保护工程对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森林管护工作。此外,各地林场还有必要引进一大批年轻化、专业化的森林管理人才。
3.主动应用无人机开展森林管护
在一些国有林场,森林管护员的人均管护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5000亩,甚至9000亩;继续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森林管护,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因此,各林场有必要主动应用无人机,开展森林管护工作。据计算,一架自重4.2kg的无人机,以5~12m/s的速度飞行,在10~20min内便可对50平方千米的林区进行大面积航拍(若无人机飞行高度为400m,则航测成果分辨率低于13cm;若无人机飞行高度为50m,则航测成果分辨率低于1.5cm)。
为无人机配置红外摄像头与烟雾识别模块,无人机便可进行森林火灾监测;由于无人机重量轻,体积小,在三维空间飞行,还可以深入峡谷、沟壑等森林管护员难以深入的地方,仔细观测林区内是否有明火。为无人机配备小型消防弹,无人机便变成一个会飞的消防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扑灭刚刚燃起的林火。为无人机配置多光谱设备,便可对天然林开展病虫害监测,一旦发现虫害,森林管护员还可操纵无人机对发生病虫害的异常林分进行精确的农药喷洒,从而迅速扑灭病虫害。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天然林常常遭遇干旱。森林管护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据计算,一架无人机发射10枚增雨焰條,便可对100平方千米的天然林实施人工降雨。
4.对林区周边群众加强管理
国有林场应当主动加快林权改革,鼓励林区周边群众营造经济林,帮助林区周边群众实现营林致富;同时,还要向林区周边群众加强《森林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森林保护意识,严格实行凭证采伐,从而遏制盗伐滥伐,保护天然林。此外,还须在林区推广太阳能技术,淘汰烧柴,严禁群众携带火种进入林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在天然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林业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不同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的管护,完善管护工作相关制度和机制,调整工作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天然林管护工作效率和效果,更好地发挥天然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段少为,刘钧,薛和平.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江西农业,2019(12):81-82.
[2]刘振雷.富民县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问题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9(09):168-169.
[3]黎珺.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家参谋,2019(09):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