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江源实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遂宁市 629200
摘要: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应用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办公自动化有机结合,通过自动化平台的高效优势,促进基建过程中工程效率、质量、安全的提升,促进相关费用、政策的透明,其将会对基建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电力基建工程;应用
将信息化技术运用于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当中,是促进信息协调的重要途径,能够实现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协调企业的生产成本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能起到对企业财务的内控作用。因此,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电力基建工程企业的管理水平,是当前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内容。
1.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解决现阶段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中的数据获取、处理及存储问题。信息化方法在基建工程数据信息处理中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表现出来,基建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第二,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有效整合电力基建工程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对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整体电力企业基建工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对电力企业的资源运用具有很高的价值。第三,控制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电力基建工程管理工作,可以对电力企业各个项目的建设成本开展预算控制工作,有助于控制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还可以利用基建工程的中心任务,保证工程进度,推动企业内部组织开展协调工作,大大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效率,为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带来极大助力。
2.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基建信息化应用管理全面覆盖电网基建项,实行全员应用,为工程建设进度、安全、质量、技术、造价及队伍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基建信息化应用以基建管理系统固化内容为日常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强化工程建设现场的管控,主要为六部分:
2.1项目管理。工程开工阶段完成项目管理策划文件上传及审批、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核、工程开工申请及审批;工程建设阶段完成进度计划填报、项目过程管理文件上传及审批;工程竣工投产阶段完成工程竣工投产数据录入及审批、工程总结评价等。
2.2安全管理。工程开工阶段完成安全管理策划文件上传及审批、分包计划编制及审批;工程建设阶段分包过程管理、风险动态管理、安全检查;工程竣工投产阶段完成安全管理总结评价等。
2.3质量管理。工程开工阶段完成质量管理策划文件上报审批;工程建设阶段完成设备进场检验、施工过程等文件的上报审批,落实施工机械、车辆、人员现场标准化管理;工程竣工投产阶段完成标准工艺评价与考核、达标投产、优质工程评选、工程验收及评价总结等文件的上报审批等。
2.4技术管理。工程开工阶段完成设计交底、施工图会审等资料的上传及审批;工程建设阶段完成施工方案审批、工程设计变更上传等。
2.5造价管理。工程开工阶段完成初步设计评审计划的上报及审批,可研估算信息、初设概算文件的上传及审批;工程建设阶段完成进度款管理、变更预算管理等文件的上传及审批。工程竣工投产阶段完成竣工结算上传及审批等。
2.6队伍专业管理。每季度定期上报建设队伍专业管理信息报表等。
3.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应用难点
按照基建管理业务流程,由数据产生节点的岗位,负责数据的自动或手工录入,并对数据的准确性性、及时性负责,实现源头唯一、数据共享。
3.1基建信息化建设考核越来越严格
基建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总部搭台,专业唱戏”,目前台已搭好,基建部每个专业提出自己的应用范围、标准和要求。
随着基建信息化管理要求的提高,各项目部数据录入不符合要求,如:工程资料与工程建设进度不同步,现场资料后补现象居多,档案编制不规范,签字不完整,工程数码相片拍摄的数量和质量存在缺陷,不符合管理要求
3.2各项目部对基建信息化的建设不够重视
现场项目部经理、总监对基建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按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各项目部数据录入与要求相差甚远,原来的惯性思想较重,认为工作重复,增加工作负担,存在畏难情绪。不同的建设类型,基建标准化建设水平不同,主要体现在:变电站高于线路管理水平,高电压等级高于低电压等级。
3.3基建信息化管理需要录入的数据量越来越大
输变电工程涵盖多个单体工程,国网公司对工程的考核是已单体工程为单位进行考核,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基建部各专业管理细化,每个单项工程现场项目部涉及项目、安全、质量、技术、造价和建设管理层面数据录入多达200余条。
4.强化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基建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据“大建设”体系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建立基建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横向项目整体职能管理、建设过程管理、队伍管理及统计分析的四大维度,纵向根据具体管理需要从各自维度的关键节点构建业务管理版块,实现工程建设关键节点的信息化管控、职能管理、队伍管理与建设过程管理信息的纵向互动,与发展、物资、财务等部门间的横向集成,支撑业务统计分析决策。
4.1.以进度为主线,支撑各层级、各专业业务开展
在项目管理方面,通过及时填报进度计划,掌握工程全面进展,通过记录会议纪要、停工复工申请、监理通知单等实现对工程的协调管理;在安质管理方面,按要求备案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等,加强安全策划准备,加强检查计划、旁站记录、问题整改,通过数码照片还原现场状态等手段,加强现场安全质量状态的管控;在技术管理方面,规范施工图会检、施工方案报审等流程,记录设计、技术交底文件,规范现场技术管理工作。
4.2固化业务流程,提升现场标准化作业水平
在现场项目管理流程中,规范进度计划、月报、周报、日志等日常管理文档;固化施工方案报审表、强条执行计划、工作联系单、停工令、监理通知单等项目部之间业务流转流程,加强开工报审、竣工验收、申请签证等关键环节管控,并提供所有过程文档、审批表单的一键式打印,提升现场标准化作水平。
4.3规范工作模板,逐步实现工作内容标准化
通过标准化的文档模板规范现场业务,实现工作内容标准化,减少由于人员素质差异等因素导致的工作文档质量不一致。如:在项目部进行开工报审的过程中,需填报工程开工报审表,系统自动获取项目名称、标段信息等内容,在系统中已固化的模板上填写计划开工日期,便可由系统自动出具规范的表单。
4.4延伸管理深度,加强现场管控
利用多样化的信息系统工具与手段,与国网统一视频平台对接,对分散在各地的项目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及时跟踪与管控。针对基建项目施工现场区域分布广,部分现场所处位置较为偏僻的特点,通过“就地部署”方式满足对无网络环境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的需要,同时利用项目现场视频监控、数码照片同步等系统功能,有效地延伸了管理层级,大大增加了项目现场的管控力度。
4.5以基建信息化为平台,融合专业内部及跨部门信息
一是实现现场变电、线路、土建、隧道等内部专业间配合;二是实现施工部与经营、物资、财务、审计、安全、档案、人资等部门业务协同。
5.结束语
电力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与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基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加强对电力基建工程的监督管理,提升电力基建工程的管理效率和质量。应该看到实现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还有很长、很艰巨的道路要走,本文对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信息化研讨只是局限于自身工作总结和主观认知,不足之处还请同行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进一步应用信息化技术和思想,加以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祥民.信息化在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
[2]钱祥超.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20.
[3]杨超众.浅析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环球市场,2020.
[4]涂兰英.新医改背景下病案信息的利用与管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张思聪.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J].环球市场,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