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铁路车务系统职工素质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9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祝旭辉1 葛书鹏2 刘忠晓3
[导读] 摘要: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车务系统职工的素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1.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车务段  266000
        摘要: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车务系统职工的素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铁路车务系统员工的素质有利于保障铁路运输稳定,顺应企业开拓创新的潮流,这对我国的铁路发展大有裨益。
        关键词:职工素质;铁路事业;铁路车务系统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迅速,成果颇丰,跨越式发展越来越深化,此时铁路部门非常有必要提高铁路车务系统职工的素质。只有职工的综合素质满足铁路建设的要求,铁路事业才能长久地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我国铁路车务系统职工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现代铁路建设的需求,因此铁路部门采取有效举措来提高职工的素质已刻不容缓。
        1必要性
        1.1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需要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铁路运输面临国内外运输业的挑战与冲击也日益严峻。车务系统能否建立一支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影响职工与企业的前途,而且关系铁路运输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与发展。车务系统要落实路局“规范管理、强化控制”,建设自控型班组,需要职工队伍的高素质。
        1.2铁路运输安全长期稳定的要求
        安全能否持续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这样那样的原因,就深层次而言,无不归咎于职工素质的薄弱。没有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就没有扎实的基础。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强化职工的素质。
        1.3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
        铁路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提出,铁路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运输业的减员分流及再就业工程进一步展开,职工保岗与竞岗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的素质。
        2存在问题
        2.1思想观念滞后
        一是忧患意识差。职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铁饭碗”思想严重,对铁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和铁路面临的挑战与冲击的严峻形势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紧迫感、危机感。二是学习观念落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施,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文化,需要全面加强综合素质的培训。相当一部分铁路职工临时突击、得过且过、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与现代企业的终生学习理念要求,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三是竞争意识淡薄。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进一步实施,机构的改革改组必然使竞聘成为企业用人的主要方式。职工缺乏竞争意识,对定编的压缩,岗位的撤并及人员调整,就显得盲目恐慌,束手无策。
        2.2业务素质薄弱
        一是发展潜力不足。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实现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二是理论基础不实。车务部门多为熟练工种,岗位技术性相对偏低。部分职工没有经过规范、严格的专业教育,对规章的学习教条、孤立,无法达到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完全凭经验干活。三是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差。主要表现为:遇到问题束手无策,不敢处理,或处理时没有头绪,程序错乱。有的职工甚至日常的基本作业技能也不过硬,与岗位技能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3应对措施
        3.1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
        领导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领导的观念主导企业的观念。提高职工素质,首先要从转变领导者的教育观念做起。一是树立企业发展,教育优先,企业竞争,素质为本的观念。教育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大局观念,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策略,全面深入的贯彻执行,这样,职工教育才会有一个常抓不懈的驱动力。二是树立职工教育投入是生产性投入的理念。职工受教育的过程是职工不断企业化的过程,职工企业化的程度决定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对职工
        的教育投入实质上是优化企业产品的生产性投入。因此,企业领导要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并加大教育的思想和资金投入,使职工教育始终处于领导思想的前沿。在资金方面,铁路企业应在不断完善基础教学系统的前提下,加大有线电视及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构建以电视机和计算机为主体硬件的教学系统,确保职工教育远程教学和局域网的建立,以全面推进职工素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3.2强化培训质量
        强化培训质量,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途径。一是硬性推进离岗学历教育。离岗学历教育以其基础性、长效性、超前性和储备性的特点,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必要的充电与储能作用。35岁以下的职工是企业生产的主力和远期发展的动力资源,强化这部分人的岗位学历标准是学历教育的重点,也是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青年职工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是他们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前提与基础,企业必须硬性推进。二是规范全员培训运作。着力抓好培训规划安排、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质量和组织培训实施模式四个环节。要针对车务部门点多、线长、岗位分散、集中脱产难度大的特点,从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工作时间和岗位分布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超前分析,并本着主要工种、关键岗位和素质较差人员优先的原则,制定全年培训规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设一支覆盖单位主要生产、技术工种,以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能胜任理论教学和技能指导,敬业爱岗,作风扎实,富于创新的职教教师队伍,提高职工的培训质量。站段应严格按照本单位专职数量和质量标准,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并高度重视专兼职教师的进修学习和等级评定,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为单位教育服务。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高质量的培训教材是确保培训质量的关键。企业应在广泛进行现场调查,突出岗位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专兼职教师和工人技师共同参与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力求培训教材具有企业特色,形式多样,突出岗位的基本业务知识和应变技能,并根据单位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实现培训教材的动态升级与完善,以全面适应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培训实施是职工培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实现培训质量的主要环节。单位必须不断探索适合职工特点的模式和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理论讲授,而采用课堂教学、实操演练、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现场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力求以职工易于接受培训内容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全面增强培训效果和提高培训质量。
        3.3完善机制运作
        一是完善“育人、用人”一体化机制。单位要形成有力的竞争发展机制,关键要促成“育人”与“用人”的一体化,形成职工下岗、培训、竞争上岗的环流机制。单位应对所有岗位均实行公开招聘,使“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和“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观念贯彻单位用人制度的始终。促使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技术、钻研业务,为自己保岗、竞岗和获得更高的福利待遇而不断提高素质,从而有效推进单位职工素质的自觉提高。二是强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是发挥职教人员工作主动性和激发职工学习积极性的外在驱动力。
        4结语
        新时期的铁路发展需要铁路职工们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中铁路职工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铁路部门也要做好帮助员工提高素质的工作,只有这样我国的铁路运输就可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军,王俊刚.关于车务系统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J].铁道货运,2012(06).
        [2]崔俊波.关于车务系统职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11).
        [3]田向新.浅谈提高铁路车务管理的办法[J].技术与市场,201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