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姚冬香
[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逐渐被社会人士所关注,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提高其生态经济利益,也要保障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来维护基本观念,同时也要保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否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利益提升必然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2431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逐渐被社会人士所关注,因此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既要实现提高其生态经济利益,也要保障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来维护基本观念,同时也要保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降低对于环境的破坏,否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利益提升必然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成果不仅仅是结合国家对应政策,更是通过每一名农村相关者努力获得的,也正是多方共同努力,目前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的明显的改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不能过于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更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规划巩固其发展的成果。对于农村环境保护而言,需要农村相关人员、企业、组织共同努力,形成环境保护观念,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从本质上对于环境进行保护,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强化才能进一步实现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改变。
        1农村环境保护的时代意义
        无论何种条件下,环境对于国计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如此,农村也是如此。具有良好的农村环境,可以帮助农村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身心健康,改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故而强化对于农村相关环境的保护,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国目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环节,而强化环境保护能够有效的提高新农村建设效果。对于我国而言,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程,各地也因为条件、环境不同需要结合自身特点逐步推进。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合理规划,通过对于整体环境的改善,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强化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满足对于农村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体现其整体性、进步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结合环境保护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最终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助推作用。
        2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原因分析
        2.1追求经济收益,过度开垦土地
        部分农村地区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经济作物保障民生,当地为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没有节制地开垦土地,导致土地沙化,生产能力快速下降。这一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为此应制定相关政策、转变生产方式、加强农村地区对耕地的保护意识。
        2.2过度依赖化肥、农药造成污染
        部分农民依赖化肥、药物促进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作物农药、污染物超标,使发展绿色农业成为空谈,也给土地和水资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2.3工厂不达标排放导致的水污染
        开设在农村地区的工厂也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部分工厂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不考虑所排放出的垃圾、废水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严重污染当地水源。另一方面,地段监管人员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去管理,放大了污染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所以政府职能部门对不达标的排放必须严查、监管,使环境污染缩减到最小。水源污染如不严格监管,就会使水体使用下降,造成水资源短缺,而有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达到非常紧急的状态。
        3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3.1完善新农村生产环保防治的监管机制
        法律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其能真正解决问题,切实落实到新农村的建设之中,而这更离不开的是有效的监管。随着环境保护的不断深入,需要制定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农民新农村农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在我国环境监督体系中,近年来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监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社会监督主要是以言论监督的形式出现。而我国的环保监督程度较低,因此,使对我国农村农业的环保作用有限。

因此当农村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积极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对不履行法定的环境行政职责而造成环境损害,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组织提起公益诉论。各个村委会都应当建立单独的监管部门,专门对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各执法人员的执法实景,以及各村民的日常生产劳作进行有效的监管,并且进行信息公开,及时反馈其中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完善环保防治的监管机制。
        3.2推进农业科技,实现农村转型
        首先需要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相关传统耕作观念,摆脱依靠农业肥料等方式加大产量的错误想法,结合相关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逐渐加大对于有机肥料的使用,结合一定的还田改善措施,改善土壤肥力,建立良好的耕作环境。结合新型技术对于农作物进行改良,通过农作物、农业生产步骤、生产措施等多方面改变农民传统耕作观念,建立现代化农业理念。运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措施,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建立一定的可循环农业耕作基础,相关农业新型技术的融入渗透,强化绿色农业的效果。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化,不仅仅能够提高新农村建设效果,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
        3.3吸纳新农村创业主体,发挥环境艺术的乡土性
        3.3.1合理保留现存艺术景观
        为了将“双创”的政策理念发挥到实处,新农村的环境建设应该合理保留现存的艺术景观,保持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农村发展的历史,以此作为环境艺术的核心概念,并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创新性地融入乡村环境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增强乡土文化的传承效果,还能使得环境建设更具艺术气息。
        3.3.2发挥村民环境建设主体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民应该居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顺应“双创”政策的要求,在农村的设施环境中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从“大众创业”的角度出发,构建村民环建设小组,征集村民的想法和意见,并对提出优秀想法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经济收益,拓展他们的从业范围;另一方面,从“万众创新”的角度出发,广泛征集村民的创新性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他们为主体激发环境建设的乡土文化性。
        3.4引进私营经济的创业体系,提升环境建设的灵活性
        在新农村的环境建设中,缺乏资金支持以及多渠道的融资体系成了发展中的一个瓶颈,没有灵活的经济体制,单纯地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很难全面地完善当前的新农村环境建设,也无法构建起成熟的发展体系。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创业创新发展,使得其环境艺术建设充满灵活性,应该引进私营经济,发挥其吸纳待业人员的优势,让更多的农民以及社会人员拥有创业的机会,为环境艺术发展带来更多的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也能够促进他们的就业,拓宽他们的收益渠道,从而为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着眼于农村发展现状,围绕这一核心任务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想办法解决农村环境保护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黄晓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296.
        [2]鲁尚斌.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30(10):207+209.
        [3]李俊峰.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8,30(07):212+214.
        [4]李花.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74-175.
        [5]李巍.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8):84+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