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阳丽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5月   作者:阳丽
[导读] 核心素养是目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必须具备并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化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教学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阅读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以进一步提升学生
阳丽 四川省什邡市朝阳小学 【摘要】核心素养是目前在教育过程中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必须具备并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化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阅读教学也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注重阅读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通过高效地阅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以此加快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5-169-0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就一定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创新与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的阅读学习环境,以此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掌握阅读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阅读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发展。 1.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融入相应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体会阅读内容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保证学生课堂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为此,在閱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获得更为丰富的阅读感悟,以此拓展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保证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红马的故事》一课时,这篇课文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文章内容也通俗易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直接的分角色朗读教学法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文章中的新生字以后,就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更深刻地感悟到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通过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与阅读理解能力,加快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保证学生阅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进而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地开展。 2.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机械式的教学,就很容易消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更大程度的突破,从而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学习欲望,从而保证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一课时,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日月潭美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到日月潭的美景,以吸引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眼球。通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作者通过文字所描述出来的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感悟,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为语文阅读学习任务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条件基础。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记忆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以后教师都是直接给学生布置课下巩固作业,很少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课堂内容的总结,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出现对阅读内容理解模糊、无法抓住阅读内容重点的情况。

所以为了切实的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让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内容,以保证学生阅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在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课堂知识,以后就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复习,并引导学生以小马过河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感悟为思维导图框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学会进行有效地课堂知识的总结。通过引导学生及时进行阅读课堂总结,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阅读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总结概括能力,还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及时消化阅读知识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进而加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任务的高效完成。 4.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激发学生语文兴趣 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受学校的教育,还处于适应学校管理的阶段,对于教师的管束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若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会使学生很难进入到语文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反抗心理,不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探寻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应用趣味教学法,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喜爱阅读、主动阅读[1]。 5.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丰富语文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语文教学方法,使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传授给学生阅读技巧,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初步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节省文章阅读的时间。其次,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入到相关情境,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使学生精准把握文章的脉络,促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2]。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绘画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丰富语文教学形式。教师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遍教材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画出自己想象的水泥道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快速阅读这一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6.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语文基础功底之一,语文教师需重视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先自行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熟练的将其朗读出来。接下来,教师在进行到第二个环节,朗读课文活动,让学生带有感情的将文章表述出来,并通过学生们的投票选择出朗读能力较强的几名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体会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7.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目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地优化与创新,落实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阅读学习效率与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加快完成素质教育所下达的阅读教学任务,进而推动学生语文学业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5). [2] 张文梅.新时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9(23). [3] 王晓蓥.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考试周刊,2017(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