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川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 青海西宁 800601
摘要:森林是我国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结合现阶段的高科技手段,抓好现代化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做好防火救灾的宣传工作,增强人民大众的防火救灾意识,从根源处避免林业火灾的发生,尽可能地将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对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可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森林防火;森林灭火;管理;措施
1 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防火意识不足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片面地认为森林防火工作开展仅仅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与自身没有较大关联性,由此能得出群众自身缺乏高度防火意识。基层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多项能力在不断弱化,仅仅注重眼前发展效益,忽视了森林防火工作开展,对防火工作重要性缺乏认识。针对森林资源火灾预报也存有较大弱化现象,有部分管理部门在火灾应急预案拟定过程中形式化现象严重,各项活动开展主要是为了应对管理部门检查。实际拟定的火灾应急预案具有较大漏洞,可操作性不足。当发生火灾之后,将会错过最佳救援时间,导致火灾救援工作陷入被动发展局面,其整体危害性突出,对区域林业资源建设、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1.2 防火盲区较大
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以后,会出现较多分散化的林户。分林到户与分田到户具有差异性,林地承包效益见效相对较慢。加上诸多北方树种与南方速生树种具有差异性,北方林区见效偏慢,诸多个体林地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性不足,分林到户之后放任不管,在森林防火中多项投入不足,致使森林防火工作中存有较大盲区。
1.3 森林面积递增,提供了火灾频发基础
吉林省地处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部,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突出,存有明显的四季交换。大多数地区年均温在3~5℃,全年日照时长为2200~3000h,全年降水量为550~910㎜。具备雨热同期特征,对于多种林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部分区域少雨干燥,容易产生火灾。加上部分区域交通便捷度不足,发生火灾之后难以及时处理。我国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等项目之后,森林被破坏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诸多中幼林面积较大,较易发生森林火灾。
2 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资源防护的重点就是森林火灾。众所周知,森林主要是呼出氧气,而吸入二氧化碳,所以森林中的氧气非常多,同时各种植物的存在,也使森林中有很多的可燃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发生火灾。为了能够有效达到森林防火管理的效果,预防工作是最好的措施,免于森林损失。其主要的预防方式主要有两种:
2.1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据统计,在我国森林火灾有绝大部分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何让百姓在脑海深处真正意识到火灾的危害,知道那些事会导致森林火灾以及遇到火灾该如何应对等等,这就是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的目标。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提高广大群众的森林防灭火意识,建立完善的群防群护体系,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森林防灭火宣传不仅要在林区搞,更需要在林区外的群众中宣传。林区人们在常年接受森林防灭火宣传和现实火灾的教训,森林防火观念已逐步得到加强,而林区外来人口的防火观念、经验则更显淡薄缺乏,这更是隐患之处。因此森防灭火宣传教育范围要扩大,不仅在林区,还要在农区,在乡镇、城市开展。要让“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2 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火警早发现、火患早排除、火情早处置、火灾早扑灭的前提,是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能力的基础。
2.2.1建立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完善森林防火物资管理使用制度
建设的规模以拥有森林资源量确定,储备的物资主要是森防装备、机具、通讯类和医疗、照明、灭火弹等物品。另外,林地资源多的单位要有大型灭火设备的储备,如铲车、挖掘机以及大型设备运输车辆的储备。这些大型设备,灭火效率高,重特大森林火灾使用效果好,在森林防火指挥部登记备案,有火灾需调用时,无条件出动,按工时工量进行付费。
2.2.2加强防火隔离体系规划和建设
采用具有抗火、耐燃树种,按防火网络总体规划。营造密集且具有阻隔林火蔓延的生物防火林带是防火隔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要加快规划、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外要依托林区现有公路、林区道路,清除可燃物,扩展防火带宽度,起到工程阻隔带作用。在难种植生物防火带的地段可以开设防火线,构建完整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体系。要因地制宜,重在设防、整体配置,与林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由大网格到小网格,使防火隔离带密度达到要求。
2.2.3建立健全火险预警系统,实现现代化自动化监测
安装自动化火情监控设备,有的瞭望塔的密度也不足以覆盖全区域,加之瞭望塔地处高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利,塔上人员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稍有不慎,就常出现瞭望不到位,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地面护林人员所能巡视瞭望监测的面段则更有限。这些火灾常规监测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森林防火监测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设现代化自动火情监控系统已是大势所趋。
2.3 建立林区火灾防控部门,并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与森林资源保护相比,增加了工作难度。因此,单纯依靠日常的防控远远不能达到目的。所以,我国要按照发展的现实因素,建立林区的火灾防控部门,并且制定严格的工作要求,落实相关的责任负责制度。只有在制度层面建立起严格有效的体系,才能为林区的火灾预防建立起一道有效的屏障。
2.4 制定完善的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森林火灾如果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就能将火灾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控制到较小的范围。因此,在森林火灾防护体系前期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在面临火灾事故时提高灭火效率,保证灭火工作取得良好结果。在森林防火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灭火设备,确保设备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并制定切实有效的灭火方案,按照方案不断进行日常训练工作。
2.5 加大对森林资源的防火培训力度
要想保证森林资源防火工作做到最好,要在前期加强对防火工作人员的培训。
2.5.1开展有效的防火训练
训练过程中对设备的选择和防火的各个流程要予以严格要求,做到实战型培训。
2.5.2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标准
嘉奖在日常防火管理建设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工作人员,淘汰严重忽视职责的人员。只有在前期的预防管理建设方面进行严格要求,才能促进森林防火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2.6 加强防火知识的宣传
除了在制度和技术层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建设外,还要加大对火灾预防的宣传力度。虽然现在人们的防火意识有所提高,但许多人仍旧抱有侥幸心理,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些会引发森林火灾的举动带来的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后果。所以,林区防控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林区其他人员火灾防控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能够时刻注意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外来火种的严格控制和审查,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
3 结束语
森林火灾是一项突发性较强、破坏性较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我们必须加强对其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方针,要不断更新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技术措施和保护理念,建立积极有效的森林保护体系,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效率,不断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增强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琦.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基于防护林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0):200-201.
[2]郭静静.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C].//中国林学会%国家林业局%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三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13:1-3.
[3]董春雨.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20,(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