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处理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6/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4期   作者:何永昌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部分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解决。
        祥云县水库管理局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  672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部分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解决。近几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后,各级政府联合水利部门,大力统筹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并对水质问题进行了有效处理。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处理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保证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问题,处理对策
        所谓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就是在优质水源地区进行集中取水,然后再对水源进行净化和消毒处理,最后再通过输水管网,将水资源输送到农村用水户或集中供水点的一种供水形式。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运行中,水质监控是关键环节。如果供水的水质不合格,那么将会对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水质处理工作,保障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一、现阶段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存在的水质管理问题
        (一)部分地区没有对供水消毒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目前,乡、镇以及大片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对于供水消毒问题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因为此类型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覆盖范围广、供水人口数量多,一旦出现水质问题,造成的社会危害不可小觑。但是,一些小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却没有对供水消毒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很多消毒措施没有得到落实。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相应地区供水安全问题存在隐患[1]。
        (二)不同地区之间的供水消毒率差异较大
        不同农村地区存在经济发展程度、速度差异,对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管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部分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受到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以及技术能力的限制,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只能使用一些常规性的施工工艺和水质处理设施,而没有能力引进预处理设施或者深度处理设施。这样一来,其相应的供水消毒率就得不到保证,供水水质也无法全面达到国家制定的饮用水相关标准。
        (三)水质检测能力偏低
        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水质检测工作的开展,对于相应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的选择与改进,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如果水质检测能力偏低,那么将无法保证最终的供水质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当一部分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并没有较高的水质自检能力。例如,部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也引进了专业的水质检测设备,但是为了控制运行成本,并没有将水质检测设备的运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反而将其作为了一种摆设[2]。
        二、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处理对策
        (一)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
        首先,要想对供水水质进行改善,需要在净水管理过程中,对池中的砂石进行定期的处理,并对其中的填料进行定期的更换;定期做好沉淀池的清淤工作和冲洗处理工作。如果在雨水季节引水,那么一定要避免管道或者引水渠中混入大量的泥沙。其次,在取水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引水渠管理和管道管理工作,尤其在管材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对其性能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控制。另外,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引水渠和管道的检查维修,一旦发现局部渗漏、损坏等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加强取水口的检查,一旦发现取水口有污染物堆积,就要进行及时的清理与解决,避免污染物进入取水管道,对管道造成堵塞和水源污染。在冬季,也要对管道进行有效的保温处理,避免管道出现霜冻,影响输水。最后,在配水工程的运行管理过程中,要保证饮用水的供应水池不会出现垮塌、渗漏等问题。如果是开敞式水池,要对池中的污物进行定期的清理,定期清理水池。与此同时,还要严格做好周边环境保护和水池隔离措施,防止人为、牲畜、环境等对水质产生污染[3]。


        (二)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技术优化与管理
        首先,针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技术方案确定,需要对水质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兼顾技术方案的经济性与合理性。例如,祥云县清水河输水线路方案,主要设计了两种输水方案,即无压输水方案和有压输水方案。其中,无压输水方案线路总长46.3km,沿线占地较多,弃渣量大,对地表扰动大,对自然环境干扰大,对区内景观影响大;线路密闭性差,地表汇流等对水质影响大;环境投资89.48万元;而且,沿线建筑较多,调度运行管理复杂;明渠位置较高,基础及边坡稳定性差,渠道下部广泛分布耕地及村寨,安全性差;渠道密闭性差,对供水水质有较大影响。而有压输水方案线路总长34.916km,沿线占地少,弃渣量少,对地表扰动小,对自然环境干扰较小,对区内景观影响小;输水水质不受外界影响;环境投资31.63万元;球阀控制分水运行管理简单;线路可以越沟、爬坡和跨路,不受地形限制,施工安装方便,安全性较高;供水水质有保证。综合比较,最终选择了有压输水方案(方案优质比选)。
        其次,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即对各种水利资料信息的综合性分析,并结合实际勘探效果,科学选择优质、安全、可靠的水源,提升当地的供水能力和保障水平。
        最后,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例如闸门、水龙头、水表、水泵、电机、水质消毒净化设备等。如果发现当地水源的水质偏差,一定要借助这些先进设备对其进行预处理或者深度处理,确保水质达标。
        (三)对现有的水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
        对现有的水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制定完善的水源安全防护制度、水污染事故处理制度以及紧急事件处理制度,对现有的水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其次,对水质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其水质管理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水质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水质管理。最后,提升水质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丰富水质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储备,确保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备的运行管理,记录水质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检测报告的上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供水安全问题的出现[4]。
        (四)加强水质的监督与管理
        要想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处理,必须要加强水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以及执法部门,要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落到实处,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督与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其次,供水单位要先向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请,获取卫生许可证。之后,再按照相关要求定期采集样本,并交由相关部门进行水质检测。最后,做好生活饮用水的日常性检验和水质消毒检查,对水质的测定项目以及检测频率进行严格的控制[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在满足农村地区用水需求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水质处理可以为农村地区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鉴于现阶段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管理现状不甚理想,只有做好工程管理、加强工程技术的优化与管理、对现有的水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加强水质的监督与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质处理质量,为农村地区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敬新,王小丽.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问题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12):15-16.
        [2]阿依登古丽•阿斯哈提.吉木乃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及结果评价[J].陕西水利,2020(09):106-108.
        [3]张艳芬,万瑶.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水质条件及水处理技术调查[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09):102-106.
        [4]谢许情,赖肖,章英.南昌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变化趋势与肠道传染病发病状况的调查[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4,4(04):365-368.
        [5]张卓尔.湖南常德农村饮水供给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