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孙海洋

发表时间:2021/6/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6期   作者:孙海洋
[导读]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随之提高。
        身份证号码:32132219880629XXXX
        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在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逐渐多样化的同时,人们对于美好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风景园林设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升风景园林设计水平十分必要。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发展;规划设计
        引言
        风景园林主要指的是对特定的区域采用艺术手段及工程技术来进行花草树木的种植、地形的改造、园路布置、建筑构造等创作,而打造出来的优美游憩境域与自然环境[1]。风景园林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具有重要的美化功能和生态功能,同时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小憩的场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风景园林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充分适应城市发展规律和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风景园林的价值。
        1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主要影响
        因素分析生态环境因素与行为场所因素均为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显著提升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水平,设计人员在完成初期城市景观项目建设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可能对人们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为防止整体施工建设期间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噪音影响,可合理设计配有隔离景墙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景观,全面保障人们的居住生活质量。
        2城市风景园林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概念界定及原则
        2.1城市风景园林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概念界定
        城市风景园林中人性化设计是指专门综合各类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并对其产生作用和影响的研究理论。该领域强调:所有提出设计规划、做出设计方案、以及确定设计定稿施行的情况下,都要进行多次的协调和思考,此项设计最终的体验和使用者为“人”,作为城市景观园林规划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人的行为需求、生活作息、人与人差异以及具有的自我防护意识等。在以人的体验感和信任感的前提下的景观园林设计不仅是国家层面的国土土地资源规划是否合理,更是以满足市民大众的心理、生理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使得设计的初衷以及规划更加明确。因此,该领域所追求的则是设计者在足够了解和综合考虑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将身心的作用和影响,并且要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之相结合,构建出具备与与人习惯性活动数据相符合的活动内容、活动行进路径和空间构架特征。
        2.2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风景园林中的实践原则
        观赏和实用两者作为设计内的必要出发点,为后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也对城市风景园林与人性化理念的融合起到了必要的原则支撑。如景观小品、园路线形设计以及铺装材质等都要以人体工程学作为依据和使用准则。并且应该以提高使用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为前提,例如城市带状公园(道路、滨水)空间的设计,不仅考虑街区环境价值,且注重其城区生态价值。再如,植物配置应用中,盲目选取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并未考虑其生态适用性,虽产生了一定观赏效果,但完全不适合本地区气候、土质等环境因素,造成最终的景观大打折扣。也表明目前的审美条件下,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与便民。
        2.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城市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需始终坚持的重要性建设原则,为全方面提升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归属感与参与感,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园林设计所具有的服务性功能,以基础的实用性原则为保障,进一步增强园林区域游乐设施、休闲设施等施工项目的建设范围与建设质量。在充分考虑城市景观规划场地环境、基础性游乐设施整体布局、休憩设施摆放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单独设置生态园区,丰富风景园林的涵盖内容,实现游客与风景园林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整体城市发展建设中风景园林实用性能。


        3风景园林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3.1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随着城市化进程整体进入中后期,城市的自然环境占比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高楼大厦。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想亲近大自然。风景园林的建设能在极大程度上满足城市人民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及人民的精神风貌。风景园林对于城市美感和人文价值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漫长的过程,必须了解和遵循其中的发展规律。风景园林专业是中国从古至今对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思考并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经验总结,其中蕴含科学规律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做到符合这些规律,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人们居住环境的建设效率。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园林设计与人类社会和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园林景观设计要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建筑特色相符合,与周边外界条件保持一致性。另外,要考虑大多数人对于风景园林的需求,以需求为背景对园林的设计方向进行科学的定位,设计出能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景园林。
        3.3体现公众参与性
        城市中风景园林的构成主体是“人”,人所在的不同环境构成不同空间,在处理人与空间的链接关系时,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前提条件下,风景园林带给人的则是积极的正向的反馈,人们可以通过与空间的互动获得安全、舒适、自然、舒畅、尊重、自由、平等、亲切等不同的心理触动。模块化空间使得一个个“城市盒子”的出现,一定层面上来看,并没有从该有的体验感和市民的切身利益来进行体验和考虑,因此可知市民内部信任意识较低,自主自治意识较低,也因此造成人文景观缺失的境地,在此类环境的大前提下,其观赏价值和使用效率明显未达到设计者设计的初衷。为此在塑造空间的时候要尽可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其需求,在一定的可行性条件下,例如可营造社区农园、居民社区花园。以物业牵头,人们为主体,设计师为指导,政府监督和扶持。
        3.4风景园林设计和施工相结合
        针对设计存在不科学性,过于创新而忽视施工难度的问题,在设计中要科学理性地设计,既要创新,也要考虑施工中的难易程度。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地形条件及居民生活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进行设计时,设计师的脑海里要具有设计尺度,并且和施工相结合,根据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合理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理念下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使用者服务的,城市园林设计本身就是复杂、长期的系统过程,人性化理念下的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使用者的体验感而服务的,城市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项综合、繁杂的系统过程。设计者在设计伊始,需要考虑附近的总体情况和诉求人们的各项愿景,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环保理念下,还要以维护居民、百姓的根本利益为主,切实创造一个有意义的空间环境,让景观普惠于大众,真正实现景观人性化,从而使得使用者在景观空间中的活动有一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李磊.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城市道路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
        [2]龙燕.城市边缘区风景园林空间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于冰沁.寻踪—生态主义思想在西方近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产生、发展与实践[D].北京林业大学,2012.
        [4]白丹.宜居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5]雷芸.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6]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